寿光融媒讯(记者 王秀慧 通讯员 李晓东)村集体“三资”是农村的宝贵财富,是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近年来,寿光市不断强化交易监管,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更加规范、高效、便捷,全面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我市累计完成农村“三资”交易项目577宗,交易金额9.8977亿元。其中,各镇街交易服务站完成农村小额项目471宗,交易金额约9767万余元,招标类完313宗,节支率6.58%;出让类完成158宗,溢价率25.15%。
“三资”实现市场化交易,可以吸引更多潜在竞投人参与,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集体资产的经济效益。洛城街道寒西村的寒桥大集历史悠久,在热闹与便捷的背后,存在着摊点外溢、管理滞后、交通拥堵等问题,对沿街门店经营、村民生活出行造成了影响。大集规范化管理迫在眉睫,如何能让这块“蛋糕”越做越大?进场交易成为最优解。2024年3月,寒西村在洛城街道农村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站对寒桥(夜)集市规范化管理承包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
“承包费底标是16万元,经过公平、公开、公正竞价,最终以45.1万元成交,溢价率达到181%。与发包前相比,大集为村内增收了20万元。”寒西村“两委”工作人员说:“招投标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可观收益,村民们很满意。”
村集体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当前,各镇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呈现“全面开花”的发展态势,因此为村里搭建起高效便捷、规范透明的农村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为把“沉睡资产”变成“增收财源”,寿光市按照“党建引领、规范交易、增收节支”的思路,构建了县、镇两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将50万元以上的“三资”交易进县级平台,50万元以下的“三资”交易进镇街平台。通过规范农村“三资”交易,变“少数人说了算”为“市场说了算”,既堵住了熟人发包、私下交易的漏洞,又引入了更多有意向、有实力的竞争者,有效推动了村集体增收节支。
“15处镇街全部设立‘农村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站’,每个服务站配备2至3名工作人员,负责发布招标信息、受理项目进场和交易现场管理等程序。”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寿光分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村级项目通过平台统一发布招标信息,业务受理、信息上传、保证金缴纳、发布竞价公告、成交信息公示等“一网通办”,实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林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资产租赁和村集体物资设备采购等交易项目“全覆盖”。
下步,寿光市将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广大村民共享改革发展红利为切入点,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建立统一交易平台、统一交易方式、统一运行机制的农村公共资源交易大市场,全面落实流程优、零收费、零跑腿主动服务机制,真正让村集体资产资源成为增加集体收入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