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 2月14日,寿光市供销社召开2025年工作动员会议,传达学习全省市工作动员会议和省市供销社工作要求,回顾总结2024年工作,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
会议指出:2025年,寿光市供销社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市供销社工作安排和寿光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扎实推进社有资产监管、培育发展社有企业、改造提升基层供销社、重点项目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农资仓储配送经营、农产品产销对接、农村商贸流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等“十项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县基一体化发展,努力推动供销社在农业领域、农村市场的业务重启、形象重塑和职能回归,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会议要求,今年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社有资产清查管理。持续做好社有资产清查和合同专项整治工作,在社有资产全面清查的基础上,对基层社和社有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和资产盘活利用,推动社有资产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加强社有资产监管,组建社有资产管理运营平台,实行资产管理、网络运营、项目建设、人员调配等县基一体化发展。做实用好合作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基层供销社项目建设和开展为农服务。
二是扎实推进培育发展社有企业。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国家财政专项资金以及全国总社、省市供销合作社资金项目,围绕农业社会化服务、农资仓储配送、农产品产销对接、日用消费品经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主责主业,加快培育一批有掌控力的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全资(控股)社有企业,强化社有企业联合合作。
三是扎实推进基层供销社改造提升。加快推动薄弱基层供销社改造提升和“空白”基层社恢复重建工作,逐步实现供销社基层组织体系全覆盖,实现有证照、有场所、有标识、有人员、有收入、有为农服务项目“六有”目标。深入推进“党建统领、四社共建”,推动供销社、农村社区(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信用社(金融机构)融合发展。
四是扎实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承担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推动农资流通和农机销售企业向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型,积极开展农资供应、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土地托管、粮食收储、农机作业、农技指导等耕、种、管、收的农业生产服务,构建以社有企业为支撑、基层供销合作社为基础、为农服务中心为载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是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20亩的营里粮食应急仓储物流设施项目建设,全力做好项目土地、立项、规划、拆迁、建设等手续办理,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粮食应急仓储能力和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六是扎实推进农资仓储配送经营。积极构建寿光市供销社“1+5+N”农资仓配体系,盘活利用社有资产建设1处农资仓储配送基地、5个镇级农资集配中心和N个村级农资服务社,实行品牌形象、仓储配送、质量标准、技术指导、价格体系、商品供应“六统一”。牵头推动成立寿光市供销为农服务产业联盟,推进企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抱团发展、互利共赢。
七是扎实推进农村商贸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建设县域供销综合集配中心、乡镇综合服务站、村级综合服务社,着力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上下贯通、综合服务”的县镇村三级现代商贸流通服务网络。充分盘活利用社有资产建设“寿光供销超市”,实行统一标识、统一形象、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质量、统一价格“六统一”,提升寿光供销社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八是扎实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精选名优农特产品纳入“寿供尚品”公用品牌,发挥好线上“寿供甄选”电商平台和线下展销中心的作用,按照“买寿光、卖全国;买全国、卖寿光”的工作定位,助力寿光农特产品走向全省全国,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积极引导寿光蔬菜园区、企业加入全省供销系统“商超联采”联盟,做大做强连锁商超、农批市场、“供销·大厨房”、电商公司等农产品流通服务主体。
九是扎实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注册成立寿光市寿供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合作等方式,实施“1+1+N+M”工程,即培育一个再生资源龙头企业、建设一处县级绿色分拣中心、建设N个镇街中转站和M个村级回收点,提升再生资源的加工处理能力和水平。
十是扎实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创新“党建带社、供销为农”党建品牌,积极打造优质服务项目,争创寿光市直机关优秀党建品牌,真正推进党建和供销社主责主业深度融合。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努力锻造一支对农民群众有感情、对合作事业有热情、对干事创业有激情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清廉机关建设,紧盯重大项目、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抓好监督,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执纪问责,营造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