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春日伊始。在化龙镇,仍可看见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满眼都是绿色的希望……基于做大做强特色农产业,镇人大以胡萝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将代表履职平台下沉到田头地头,以“脚上有土、心中有谱”的担当,穿梭于田埂沟渠间,与土地开展一场“深度对话”,破解增收难题,掀起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的热潮。
向“新”而行
聚出人才新高地
看!镇人大如何当好“联络员”,引进来、走出去,搭建惠农助农“连心桥”。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引领作用,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纽带,汇聚全国重点胡萝卜产业协会、种植加工企业、科研院所等力量,依托潍坊欣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和裴家岭村胡萝卜种植的先进经验,通过“专家驻点+本土育才”模式,培养致富带头人,真正做到科学方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用科技为传统农业插上翅膀!
“站”内履职
链出科创新模式
看!镇人大如何当好“服务员”,兴产业、谋发展,助力农业技术“全覆盖”。践行“代表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工作要求,将同一行业、产业的代表串“链”起来,化身“产业服务员”,创新“问题直通车”机制,通过“年中问需+年末问效”,推动12场胡萝卜技术培训落地,让惠农政策“飞入大棚”,技术指导“扎进沃土”;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出诊”,带着北斗农机下地头、携专家进大棚,精准破解多项种植难题,让“问题清单”变“幸福账单”,用“零距离”履职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助企“兴”业
蹚出发展新路径
看!镇人大如何当好“宣传员”,促企业、重协同,推动农业品牌“走出去”。镇人大代表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为产业发展谋篇布局。在人大代表的积极协调与推动下, “龙头企业 + 基地种植 + 农户种植 + 加工出口”的胡萝卜产业格局蓬勃兴起。如今,产业园区的影响力辐射全国,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交易量高达80万吨,交易额突破20亿元,让我镇胡萝卜产业节节攀升,再上新高度。同时,人大代表们创新思路,以多点支撑、协同发力的模式,探索出一条条联农带农的新路径,让农户在产业发展中实实在在受益,绘就出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的美好画卷。
下一步,化龙镇人大将进一步发挥好代表联络站的“主阵地”和“直通车”作用,架起联系群众“连心桥”,疏通民生“堵难点”,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推动全镇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
来源:化龙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