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全力加速种业创新,做强农业“芯片”
寿光融媒讯(记者高斌)初春时节,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的试验棚内,记者品尝了一款黄瓜新品种——中蔬佳人小黄瓜,该品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与寿光蔬菜研发中心共同选育的一款高品质水果黄瓜。“这款黄瓜的皮像膜一样薄,口感细腻,丙醇二酸含量高,能够抑制人体内的糖转化为脂肪。”中蔬生物科技(寿光)有限公司高级农艺师董甜表示。
近年来,寿光市深入实施种子工程攻坚行动,加快建设蔬菜“种业硅谷”,落户12家“国字号”研发机构,构建起“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体系。目前,我市从事蔬菜种子研发的企业达16家,自主研发蔬菜新品种257个。数字背后,是寿光在种业创新中的突围与超越。
近日,在寿光蔬菜种业集团的分子育种实验室,技术人员正在对番茄种质资源进行基因测序。该集团耗时5年构建的种质资源库,目前已收集3.2万份种质材料,其中自主培育的“寿研”系列番茄品种成功替代了以色列品种,亩均增收超万元。无独有偶,三木种苗董事长刘树森说:“我们每年将销售收入的8%投入研发,近三年攻克了23项卡脖子技术,依靠的正是科技创新的支撑。”
在位于洛城街道寨里村的中国农科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忙碌着。寿光市借助潍坊国家农综区平台,与中国农科院开展“院地合作”,加速蔬菜育种等方面的研发,配套建设了80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和400亩试验基地,可满足多种蔬菜标准种植模式下的品种筛选试验、示范推广和数据采集。
这也是寿光突出种业研发需求,创新实施的举措之一。为加大人才引进,我市还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博士后工作站、农学博士团队等技术支撑作用,实现以人招商、以企招商、以链招商,加快高端人才项目落地。同时,加大对海内外顶尖人才及创新团队的引进和支持力度,依托龙头企业、创新平台自主申报入选农业领域国家级人才工程4人,省级人才工程8人,市级人才工程9人。
种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福利”政策的支持。目前,寿光构建起覆盖创新全周期的金融支撑体系:设立种业发展基金,推出“鲁科贷”“鲁科担”“鲁科保”等科技融资方式,为科技企业打造专属信用评级体系,2024年为14家农业企业备案“鲁科贷”5460万元。同时,我市把种业研发列入“三个一批”新研发支持计划,安排布局“高端设施蔬菜生物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选育”“设施蔬菜智能管控系统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等科技计划项目80余项,支持种业研发资金达1亿元以上。“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统筹种业研发力量,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体系,让更多的‘中国芯’种子站上国际舞台。”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