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王秀慧 通讯员杨建慧)“政府为企业提供托管服务,我们只需专注经营即可。”谈及企业开办体验,个体户徐立仓难掩激动。他的获得感,正是寿光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力度的“营商环境答卷”。
改革
从“能办”到“好办”的跨越
因为门牌号更换等原因,纪台中心卫生院需同步更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4项资质证件。相关部门打破传统分头办理模式,通过“一套材料、一次申报”集成服务,当天即完成所有变更手续。“4项业务一块办,只需要1套材料,真是太省事了。”及时领取到新证,该院相关负责人十分感慨。
这样的创新实践在寿光已是常态。聚焦企业、群众全生命周期需求,我市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土地要素破冰,在潍坊率先推行二三产业混合用地供应,建成4个混合利用产业园,破解新兴产业用地瓶颈;审批效能提升,道路货运企业开办全流程压缩至1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占挖道路一件事”将10个事项整合办理,审批效率提升90%;民生服务重构,创新推出“身后一件事”“电梯加装一件事”等多类民生集成服务,车辆“本地过户”新模式被全省复制推广;准入壁垒突破,商事登记“商务秘书托管”模式已为13家初创企业免去实体场所限制,节约成本30万元;农机异地互检互认范围覆盖9个县市,农药经营许可延续办理时限和流程大幅缩减……
数字
从“跑腿”到“指尖”的跃升
“亮码游景区、免证办医保、扫码乘公交,现在办事真智能。”市民李女士的点赞,印证着寿光“无证明城市”建设的成效。应用场景“多样化”,是寿光推动“无证明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
聚焦教育、医疗、文旅等高频领域,寿光充分挖掘“无证明办事”业务需求和应用场景,首批推出的涵盖教育服务、医疗卫生等7个领域21个场景的“无证明城市”社会化应用试点,实现了身份证、营业执照等高频证照在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免提交”,有力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目前,我市数字化转型已渗透至政务服务各个环节。例如,开发帮代办、退役军人“一件事”、保障房“一件事”等智慧化程序,全面提升政务服务“在线办”水平;“热线联动+穿透分析”机制,全面响应企业、群众诉求;“房产解押无感服务”,已为2000多户贷款结清职工家庭提供免事项申请、免材料提报、免多方跑腿的解押登记……“现在办事就像网购一样方便。”市民纷纷点赞数字化改革成效。
服务
从“最后一公里”到“最美零距离”
近日,在营里镇党群服务中心,退役军人小郭顺利办理了返乡报到手续。“办事效率非常高。”他的感慨,印证着基层政务服务的提质增效。2024年,各镇街纵深推进基层政务服务“三型达标”创建工作,打造了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标杆型”便民服务站点,5处镇街服务中心获评潍坊“标杆型”站点。
寿光还聚焦企业需求,依托科技创新产业园打造了潍坊市首家集成化政务服务分中心——高新区分中心,承接17项市场准入类、48项工程建设类、96项民生事务类、36项涉农事务类、112项现场勘验类事项以及29项“园区就近办”事项受理,通过“人工+自助”“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叠加“网上办、上门办、帮代办”等举措,为企业提供了“足不出园”的办事体验。
从线下跑到线上跑,从多头跑到协同跑,寿光用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书写着营商环境优化的生动实践。“我们将继续拼改革、比创新,在激活发展内生动力上奋进突破,深入推进‘改革集成提升年’行动,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出一批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社会反响好的‘微改革’举措,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寿光案例’。”相关部门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