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王纯忠和他满学视角下的红学研究

寿光融媒讯(记者 张文志)《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巅峰之作,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称为“红学”。自清末民初王国维、蔡元培、胡适等学者对《红楼梦》的阐释解读和作者及文本考证开始,发展至今,研红著作堪称汗牛充栋,研红人员数不胜数,但多是从汉语角度进行解读。王纯忠多年来用自己掌握的满语知识,从满学角度对《红楼梦》文本加以校勘注释,在红学研究领域可谓独辟蹊径。

3月7日,记者来到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寿光分局,与王纯忠面对面,听他讲述业余研究《红楼梦》的学术攀登之路。王纯忠表示,未来他仍要孜孜以求,争取通过自己的研究为《红楼梦》这部满汉文化交流交融的文学经典加上新的校勘注解,为新时代文化守正创新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名家授课

心中埋下研红的种子

生于1965年的王纯忠,从小就喜欢读书,对文学情有独钟。1981年考入寿光师范学校,师从侯如章、曹学芹等寿光名师,爱上文学与历史研读,曾经参加潍坊市内师范学校作文比赛获得一等奖。中师毕业分配到羊口镇中学担任语文教师6年时间。在此期间,他又参加了潍坊教育学院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中文大专、本科函授学习。

1988年至1991年华师大函授学习期间,授课教师邸瑞平教授是著名红学家,《红楼梦鉴赏辞典》参与编纂人员。邸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提出《红楼梦》中故事情节、人物风物和语言雅俗,鼓励学员们讨论。王纯忠分析大观园栊翠庵道姑妙玉拿出自己常用的茶杯给贾宝玉饮用,却把刘姥姥用过的定窑茶盅要扔掉,这其中透物及人,反映出带发修行的妙玉情感取向,得到了邸瑞平老师和同学们的点赞。“现在想来,正是那时,我心中埋下了探索《红楼梦》的种子。”王纯忠告诉记者,1990年8月,他调到羊口镇党委任秘书,后担任党委组织委员,乡镇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

“本身工作就是和文字打交道,工作之余我也喜欢自己写点东西。”2003年1月,王纯忠从乡镇党委调入环保部门,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他在工作之余重拾旧日所爱。平日里他除了练习太极推手、太极刀、太极棍,一有时间就看书钻研,并开始研究寿光明清科举人物,也陆续在报纸上发表了十多篇文章。此外,他还注意收集《红楼梦》各古本影印本进行比对校勘,从文本流变和语言文字考证中求取曹雪芹原创文笔,进而对《红楼梦》创作缘起和主题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红学史的研读,使他清醒地意识到“作品的中心思想不能确定,则文学批评就失去了基本的依据”。《红楼梦》是写宝黛爱情,是写反封建反科举?还是展示京中豪门盛衰的“木槿大局”?近百年来,多少学者耗费心力,搜求新材料,找寻新证据,要辨清《红楼梦》的主题和写作缘由。2007年3月,在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的安排下,王纯忠前去红楼梦研究所拜会了著名红学家李希凡先生,请示交流自己对《红楼梦》写作缘起和主题思想的看法。李希凡先生签名题赠他的《红楼梦》人物论新作《传神文笔足千秋》一书。当时中国艺术研究院办公室主任郝庆军也提示王纯忠要板凳坐得十年冷,哪怕是考证准确一个字词,也是对红学研究的贡献。可以先从语言文字、名物考证入手,不要去《红楼梦》评论里凑热闹。著名红学家胡文彬先生也善意地提醒,作为最基层的红学爱好者,要善于避开雷区,选择自己擅长的方法角度去开拓挖掘。这次红楼梦研究所之行,使王纯忠校正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良师相助

从兴趣爱好转向学术研究

2010年,随着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热播,社会上掀起了新一轮红学热,媒体上也屡屡出现红学研究大家的采访报道。这再一次激发了王纯忠搞研究的热情,他开始沉下心来研读《红楼梦》各个古抄本。陆续买来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蒙府本、梦序甲辰本、杨藏梦稿本、列藏本、舒序本、程甲本、靖藏本脂批抄录等12个《红楼梦》古本进行比对校勘。

《红楼梦》续书第110回有“克什”一词,启功先生说这是个满语词,是赏赐之意。作为清皇室后裔的启功先生是汉学功底深厚的国学大师,他没有对这个满语词做出注释。经过查勘,王纯忠得知“克什”是满语kesiisibumbi首音节kesi的汉字音译,是“赏赐”“赐恩”之意。由此想到《红楼梦》前80回中是否也有汉字标音满语字词的写入?他以此为切入点,对公认最接近曹雪芹原创文字的《红楼梦》前80回进行梳理排查,在满族学者帮助下,对陆续发现的20余个汉字标音满语字词进行了注释。

2020年王纯忠联系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导、《红学通史》著者陈维昭教授,请教《红楼梦》写入的满礼旗俗和满汉合璧体语言写作。在陈教授的邀请下,他参加了2020年7月复旦大学举办的上海第十六届《金瓶梅》国际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齐鲁书社副编审刘玉林、南开大学孟昭连教授等表示,对王纯忠提出的《红楼梦》中汉字标音满语字词考证注释出乎意外,算是走出了《红楼梦》语言文字研究的一条新路,对《红楼梦》和《金瓶梅》校注会有很大助力。南京财经大学资深教授石钟扬肯定了王纯忠的研究是独树一帜,别开生面,鼓励要“净心格之,以求突破”。

王纯忠把自己研红文章发在新浪博客上,得到了历史学家李沣先生的关注。在李沣介绍下,王纯忠认识了北京市社科院满学研究所原所长、《满学论丛》主编赵志强先生。赵老师对王纯忠《红楼梦》语言文字考证注释给予了肯定,说自己也曾经有过这方面的念头,只是因为工作繁忙和旧清语研究的牵扯,没有来得及从事这项研究,随即指出了王纯忠文中三四个词语注释不够准确。

更重要的是,赵志强指出王纯忠所写文章并不符合学术文章的格式要求,提示要学会做引文注释,随后给王纯忠发来《中国历史研究引文注释的有关规定》。王纯忠对此进行了深入学习领会,在同事帮助下,学会了使用电脑做脚注。后来,在《咬文嚼字》“荣誉校对”李学东老师的提醒后又改换了新式引文注释格式,所写《红楼梦》论文学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几年来,王纯忠一遇到拿不准的汉字记音满语字词、满语汉译字词和汉语借入满语字词,就在微信上请教赵志强,赵老师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解答。在《红楼梦》研究中,王纯忠坚持每篇考证文章都反复打磨,投给满学研究专业期刊《满族研究》(《今辽宁民族研究》),得到了该刊编委会专家的认可好评。《满族研究》主编魏军说王纯忠的满语研红独具一格,其文章多年后仍会有人关注和引用。

成果显著

未来将出版《红楼梦》新的汇校本

“语言文字是小说创作的核心要素,有些研究者忽略了对书中满语的探究考察,因而成为跛足研究。”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院博导何中华教授多年来也给王纯忠的《红楼梦》研究很多指导和帮助。何教授提醒王纯忠从满语满学视角研究《红楼梦》要做到兼顾和两全,不能失之于偏见偏执。

王纯忠告诉记者:“多年来,我对《红楼梦》中四五十个满语字词(词组)进行了深入研究,不断精进求索,对曹雪芹先祖曹锡远、曹振彦父子在天命六年(1621)归金入旗、始为正白旗包衣,顺治八年(1651)归入内务府上三旗,始为皇帝家仆家臣的家世历史有了深入研究,利用‘旗鼓’‘内管领’等满语词源研究,纠正了曹家家史考证的不少讹误。这对于准确把握曹雪芹写作《红楼梦》初衷缘起和写作意图起到了很好的校正之功。”

近年来,王纯忠的红学研究成果显著,先后有《〈红楼梦〉满礼旗俗考》《〈红楼梦〉中满族语言习俗刍议》等8篇满语满俗视角下研究《红楼梦》的文章,陆续刊登在《满族研究》(今《辽宁民族研究》,属ISSN期刊)上。在《明清史研究》《红楼梦学刊》等公众号也有十多篇清史研究与论红文章发表。去年6月他还视频参加了在日本立命馆大学举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整理暨数字化国际研讨会,宣读《〈红楼梦〉多音节满语geodembi首音节geo-借入汉语校勘示例》,得到中日两国学者的好评。

“王纯忠的研红就像锥子钻木,韧性十足,取得的进步日渐引起学者的关注认可。”原潍坊教育学院牛守桢教授说。王纯忠认为《红楼梦》中夹写的汉字标音满语字词、满语汉译字词,就是攀登红学高峰不得不逾越的巅峰之下的冰壁,破解它并做出考证注释对于研究《红楼梦》有重要的意义。清华大学历史系张绪山教授鼓励王纯忠多在核心刊物发文,借此促进研究的深入,在累积一定数量的论文后结集出版,争取属于自己的学术话语权。王纯忠也正是按照这个方向在努力,争取尽快出版精选脂批、加入满语满学校注的《红楼梦》前80回汇校本,以恢复《红楼梦》的本来面目,成为最接近曹雪芹原创真笔真意的新校本,为《红楼梦》新阐释做出一番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