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郑小菲 通讯员李保之)在寿光城中村一处僻静的理疗馆里,有一位正骨推拿师,她以双手为笔,在人们的健康版图上书写温暖篇章。她不仅是正骨技艺的传承者,更是公益路上的践行者。她就是51岁的丁建玲。
日常,她凭借精湛的正骨手法,为无数人缓解病痛。闲暇时,公益成为她生活的重要部分。她自发为老弱病残免费正骨,让那些因经济困难而饱受疼痛折磨的人,重获舒适与安宁。加入志愿组织后,养老院里有她耐心陪伴老人的身影,她为老人按摩舒缓身体,倾听他们的故事;她还前往乡村看望贫困学生,给孩子们带去学习用品和生活物资,用鼓励的话语为他们的未来注入力量。
正骨技艺:指尖传古韵,弘扬传统医道
“我手腕这里总感觉不舒服,可能是抱孩子久了劳损造成的,您看看能治吗?”日前,记者来到丁建玲位于圣城街道辛庄村的理疗馆时,她正在问询一位女士的“顽疾”,只见丁建玲摸着她的手腕、手臂,循着骨骼位置,动作娴熟而敏捷,双手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三两下之间,那错位的臂骨便被复位。
丁建玲是营里镇西北河村人,她自幼便对中医文化有浓厚兴趣,成年后,她拜师学技艺,投身于中医正骨事业。为了成为一名专业的正骨推拿师,她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仅考取了相关专业证书,还不断翻阅古典医学著作,与同行交流心得,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2006年,丁建玲开了正骨推拿理疗馆,诊治各种肩颈腰腿痛、脱位、腰椎间盘突出等骨伤病症。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她的正骨推拿技术深受患者信赖,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凡是体验过的都赞不绝口。丁建玲的名声逐渐传遍了各地,她的正骨推拿技术也被更多人认可。
多年来,凭借对中医正骨的热爱与执着,丁建玲不仅不断提升专业正骨推拿技艺,还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医正骨文化,为众多患者带去健康与希望。2019年起,她开始招收徒弟,并为产后修复行业做相关课程的培训。
丁建玲回忆自己最初学习时,师傅最经常跟她说的一个字就是“悟”。而她从事正骨推拿行业后,每位病患的症状、疗法等,她都会一一记录。也正是不断的经验积累,让她成了技艺精湛的正骨推拿师。“我的徒弟大都是朋友推荐过来学习的,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的跟着我学习了一两年。”源于自身的经历和经验,丁建玲在带徒弟时格外注重实操技艺的训练。她说,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相同的病症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诊治方式,而这就需要实践来探索。因此,除了教授理论知识外,她还会带着他们做大量的实践操作练习,真正让他们能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方”。
通过精准施治结合人文关怀的方式,丁建玲形成了独特的手法体系。她表示,正骨推拿技艺不应困于诊室,还要走进需要阳光的角落。正是这样的信念,她通过“技能公益化”模式,将专业转化为社会价值,形成了可持续的公益生态。
公益担当:善举暖人心,传递世间温情
丁建玲性格爽朗,一头利落短发,笑起来眼角透着和善。她的正骨手艺在寿光颇有名气,经她妙手复位的病患不计其数,而她真正让人敬重的,远不止这门手艺。
“我们是在参加公益活动时相识的,熟悉后,她成了我家的‘免费家庭医生’。”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丁建玲为人热情,经常会无偿为身边人提供健康理疗知识,而在她的理疗馆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家庭困难的老弱病残客户都是免费服务的。
为了带着孩子一块参与公益活动,丁建玲加入了公益组织。“做好事的方式有很多种,利用专长帮助别人是最简单的方式,我希望通过爱心行动传递一种爱的正能量,让周围人和孩子受到感染,也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爱与温暖。”如今,丁建玲经常带孩子去养老院体验公益活动,在那里,她会为孤寡老人提供免费治疗,跟他们谈心聊天。
关爱贫困家庭学生也是丁建玲的一项爱心行动。最近,丁建玲与公益团队的志愿者们一同看望了芳芳(化名)。11岁的芳芳和妈妈、姐姐,以及年迈的姥姥、姥爷一块生活。姥姥生活不能自理,妈妈和姐姐都有精神残疾,爸爸则是外地人,离家多年。“芳芳的家庭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基本靠低保,虽然政府和村‘两委’给予过多次帮助,但这个贫困的家庭仍需要社会大家庭的关爱。”为了让芳芳健康成长,丁建玲跟志愿者们经常关爱着这个家庭。
走进养老院,她用关怀温暖暮年时光;看望贫困学生,她用爱心点亮希望灯塔。每一次伸手,都是责任的传递;每一次帮扶,都是大爱的彰显。丁建玲将个人力量汇聚成公益暖流,在传承正骨文化的同时,让善意在世间流淌,感动、感染着身边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