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依托“揭榜亮诺”行动,推动975个行政村在集体经济增收上竞相发力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桑宏香)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2025年两会期间,乡村振兴再次成为热议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寿光上下蓄势待发,开启新一年度乡村振兴工作。
“对繁华世界、现代不夜城、正阳路商圈等实行精细化管理,通过积极招引商户入驻等方式,争取增收500万元”“通过老村土地租赁、小区沿街商铺租赁、村委光伏发电项目等措施,争取增收386万元”……站在乡村振兴的聚光灯下,寿光市依托“揭榜亮诺”行动,全面发起集体增收大比拼,15个镇街纷纷亮出各村2025年度承诺清单,以“不比基础比突破、不比条件比作为”的实干精神,勇于担当、锐意进取,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全力冲刺集体经济“加速跑”。
一份份承诺背后,是寿光市委、市政府锚定共同富裕目标、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的坚定决心。而如何让资源禀赋各异的村找到增收发力点和突破口,是摆在乡村振兴面前的课题之一。为此,寿光市通过构建“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品牌共塑”的共富机制,推动村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打开乡村振兴的“共富密码”。
“自从有了这个园区,我们村有了稳定收益,也带动了本地设施蔬菜产业上档升级。”近日,在纪都现代农业共富产业园内,纪台镇西刘村党支部书记刘国光感慨地说,村里抓住“跨村联建”政策机遇,将村里低效土地规模化流转,打包入股共富园区,实现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像西刘村一样,因为共富园区实现稳定收益的还有26个村。园区的出现,让各村“抱团发展”,不但使有资源无产业、有项目无土地、有劳力无岗位的矛盾得到缓解,而且让全镇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有了托底保障,促进了各村振兴。
无独有偶,在上口镇景明共富园区,上百个大棚整齐排列,走进一个蔬菜大棚内,大棚主人刘泮章正在忙碌着,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刘泮章以前做过窗帘批发生意,也在企业打过工,该镇建起景明共富园区,他便回村承包了大棚,一年就见了收益。共富园区由景明新村党委统筹西景明一村、二村等5个村的土地,规划建设了占地1500亩的景明共富园区,注册“景明甄选”品牌,走出了一条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运作的路子。地还是那些地,从过去种粮食亩产值一两千元,涨到现在种蔬菜亩产值一两万元,一次联建破解了“小散弱”困局,实现了“资源盘活、利益共享”。
如今,一个个共富的场景在菜乡大地不断上演。寿光以“承诺书”为纽带、以“军令状”为动力,推动975个行政村在集体经济增收的赛道上竞相发力。2024年,166个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总量占潍坊市四分之一。圣城街道城里、洛城街道屯田西、羊口镇任家庄子、侯镇东岔河等15个村集体收入过千万元;圣城街道前朴里、纪台镇曹官、台头镇北洋头、上口镇上口二、化龙镇城南等262个村充分发掘闲置资源、拓宽增收路径,集体增收都在20%以上,乡村振兴的“寿光答卷”越发厚重。
新起点,再出发。从“蔬菜大棚”到“共富工坊”,从“传统农业”到“城乡融合样板”,寿光市立足拼振兴、比成色,在拓展创新“寿光模式”上奋进突破,一幅幅“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奔头”的共富图景正加速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