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孙欣 通讯员李雪莹)3月17日清晨,稻田镇陶官前村网格员蒋广朋在大棚干完农活后,开始了日常巡查。作为全镇960名网格员之一,他清理垃圾、维护公示栏的身影,是稻田镇“三个一”工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
稻田镇辖112个村、11.3万人,工作面广量大,基层治理一直是困扰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该镇通过落实建阵地、织网格、建机制的“三个一”工程,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建好“一个阵地”
提升基层治理“硬实力”
“大爷,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可以享受这项政策……”3月18日,在稻田镇党群服务中心民政残联窗口,工作人员正在为一位大爷详细解答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事宜。“工作人员解答得很详细,我经常来这里咨询问题、办理业务,工作人员不仅态度热情,办事效率也高。”十多分钟过后,这位大爷满意地离开。
近年来,稻田镇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高标准规划建设党建综合阵地,建设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设置民政残联、农业服务、户籍办理等12个服务窗口,4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一窗受理”限时办结。同时,设置党员先锋岗、“我来帮办”党员志愿者服务站,为党员群众提供一站式、全科式便捷服务。
如果说党建综合阵地是为民服务的窗口阵地,那么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成立,则是让群众的各类烦心事、法律纠纷、民生矛盾等有了倾吐、调处、解决的渠道。为精准回应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稻田镇打造了总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设置群众接待室、调解室等8个功能场所,实行“常驻+轮驻+随驻+多元力量参与”的调解模式,对群众反映问题统一受理、分类处置。
“在这里就像家里客厅一样,坐下来就能面对面沟通办理,非常轻松……”近日,务工人员刘伟来到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反映其老板罗某拖欠工资问题。工作人员立即根据农民工提供的材料,联系欠薪老板进行沟通,从法理情理到运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多次与双方进行沟通交流和疏导,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据了解,自2024年以来,该中心已成功预警化解矛盾纠纷43件,有效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和群众需求的“双向奔赴”,让群众心中深切感受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温度。
织密“一张网格”
画好基层共治“同心圆”
在稻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走街串巷、上门入户,用脚步和汗水丈量土地,用责任和担当传递温暖,在小网格里展现大担当。这“网”,网的是村民家里的众多琐碎事;这“格”,记的是群众心里的所需、所盼、所急、所愿。他们就是分布在各村的网格员们。
3月16日,午饭过后,芳林院网格员马秀芬开始例行走访。过程中,她将走访结果随时发送到“网格通讯群”中,这个管理38户的“微网格”,是她每天用脚步丈量出的责任田。“闫大爷,最近身体怎么样?晚上睡觉冷不冷?”来到年过六旬的独居老人闫广庆家中,马秀芬关切地询问老人近况。由于老人身体残疾,行动不便,马秀芬隔三岔五便到老人家中询问近期的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还帮助他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叮嘱他要注意用电、用气和用火安全。“闫大爷,平时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记得给我打电话,千万别跟我客气!”马秀芬每次临走前总要嘱咐一句。网格无小事,事事连民心,对老人点对点走访、心连心关爱,不仅拉近了网格员与群众的关系,也让独居老人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
近期大风天气增多,为进一步消除高铁沿线安全隐患,保障高铁运行安全,以陶官中村张连明为代表的网格员们化身“安全卫士”,对高铁沿线范围内的大棚薄膜、遮阳网等轻体飘浮物,以及杂草、散落垃圾等进行了捡拾、清理,做到“发现一处、整改一处、销号一处”,不断优化沿线环境,用“小网格”兜牢“大安全”。
近年来,稻田镇积极推行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模式,探索形成“一网两区三结合”网格治理做法,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的“稻田路径”。这套治理体系,将全镇划分为960个微网格。“每个网格30至40户,选聘时间宽裕、办事公道、责任心强的党员和村民代表担任网格员,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到户的网格体系,相当于治理颗粒度细化到毛细血管。”稻田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边展示网格分布图边介绍,网格内实行“双线推进”办法,线上,建立“网格员+服务对象”的联络微信群,推进各类问题的发现、上报、解决、落实;线下,镇级层面定期开展网格擂台赛,推动履职尽责。2024年以来,网格员累计走访群众1.2万人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3500余条,处理化解风险隐患1125个,有力保障了辖区安全稳定。
同时,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网格事务的积极性,稻田镇设置网格工作室,发挥平台枢纽作用,定期召开工作座谈会议,让网格员、党员群众代表充分参与集体议事、集体决策、民主监督,公开晾晒财务,派驻182名机关干部包靠指导活动开展,推动群众从“我在看”到“我在干”,实现“拉练群众,锻炼干部”的良性蜕变。
建立“一项机制”
开辟基层治理“新路径”
3月18日6时许,稻田镇崔岭西村的蔬菜交易市场早已人潮涌动。附近十里八乡的菜农们开着满载新鲜蔬菜的农用车,陆续驶入市场开始交易,过秤、装车,井井有条。菜农王建国捧着刚签好的购销合同,黝黑的脸上绽放出笑容:“有了‘蔬菜巡回法庭’撑腰,咱再也不怕合同纠纷了。”据了解,近年来,稻田镇建立“1+2+N”调解机制,以稻田法庭为中心成立1处蔬菜巡回法庭,设立崔岭西村、田马果蔬市场2个菜农调解委员会,选取多名责任心、正义感强的党员群众担任蔬菜纠纷调解员,截至目前,已累计妥善审理涉蔬菜纠纷300余起,取得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教化一方”的效果。
为进一步扩大基层治理“朋友圈”,稻田镇还创新“警网融合”“法网融合”模式,每月开展一次上门大走访,确保“诉求有人听、问题有人管”,2024年以来,已累计化解邻里纠纷、家庭赡养等矛盾纠纷230余起。为推动志愿服务有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稻田镇还打造“稻家”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创新开展“我为大家守一夜,大家为我守一月”的平安巡逻志愿活动,形成了群防群治、互帮互助的治理格局。2024年以来,累计举办政策宣传、文体演出、志愿服务等活动130余场次。
走在稻田镇的乡间小道,工作人员的政策讲解声与蔬菜大棚的劳作声交响,网格员的电动车与巡回法庭的警车同向,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新图景。正如菜农们说的:“党组织在身边,幸福就在眼前。”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正用“党建+”的密码,解锁着基层治理的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