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绘宏图 砥砺奋进启新程 奋力推进寿光水利高质量发展——写在2025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

寿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朱永红

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5年“世界水日”主题为“冰川保护”。我国纪念2025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开局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之年。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今年1月,李国英部长在2025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提出“进一步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近年来,寿光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统筹水利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预防为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创新发展。2024年,寿光市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工作获得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弥河入选全国“十年回响·河湖之变”十大典型案例。寿光市取用水管理标准化试点县通过省水利厅验收。

今年,寿光市工作动员大会提出要保持“一失万无”的警醒,守住“万无一失”的底线,对水利工作而言就是要全面提升水利安全保障能力,坚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对此,寿光市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必须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必须改革创新、勇毅前行,不断完善现代水网体系,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水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一)加快水利项目建设,助推现代水网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建设重点水利工程。寿光市东部防洪排涝提升工程作为我市2025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要切实打通农田排水“毛细血管”,全力以赴筑牢防汛排涝安全屏障。二是不断完善供水项目建设。要实施寿光市2025年中央财政补助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更换4.83公里农村供水主管网,切实提升稻田、营里2个镇21个村约7.25万人的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三是加强水利项目全过程管理。要全过程抓全要素保障、抓牢质量安全,全力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确保工程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二)打好防汛“主动仗”,筑牢汛期安全防线。一是调整完善防汛指挥体系。要及时调整2025年防汛指挥体系,汛前修订完善各类防汛抗旱预案,全面提高抢险应对效率。二是加强防汛隐患排查。要在汛前持续对河道、堤防、涵闸等进行不间断专项检查,对沿河镇村的防汛物资按台账逐个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督促整改,确保汛期水利设施安全运行。三是抓好防办日常工作。要持续巩固五大防汛风险点防御体系,全面做好水利、应急、消防等部门24小时联合值班值守工作,完善监测预警制度及防汛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第一时间处置。

(三)扛牢河湖管护责任,筑牢生态安全底线。一是强化河湖管护责任。要深入贯彻落实第10号总河长令要求,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弥河、丹河、塌河三支专业化管护队伍的作用,推进河道管养精细化。二是明确河湖工作责任。要聚焦“六好河湖”建设,将年度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河长办成员单位,并定期调度推进,要加强涉河项目监管及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组织相关责任单位及属地镇街开展联合检查,抓实河湖监管能力提升,确保任务落实落地。三是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要积极探索河湖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创新开展效益河湖建设,努力把河湖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组织开展“共建美丽幸福河湖”志愿活动,引导公众参与河湖监督管理。

(四)巩固提升水资源管理,全面强化取用水监管。要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双控,强化用水计划管理,加大外调客水统筹配置力度,保障工农业用水需求。一是严格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要严格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充分利用计划指标,发挥好南水北调续建配套、胶东调水等引黄引江水工程作用,为寿光市工业企业及城镇生活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二是持续加强水资源监管。要从严把好取水许可事项技术审查关,按照比例核减许可水量。完善违法取用地下水举报机制,落实好取用水领域信用监管实施办法,进一步警示违法违规取水行为。三是抓好部门联动节水。要充分发挥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制定节水控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和工作要点,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节水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全民节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