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以来,潍坊寿光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推进“文化书院”建设,精心打造了“向阳花开”“情暖家塬”“和美马疃”等20多个独具特色的书院品牌,有力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为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充分展现“一院一品”建设成果,“文明寿光”公众号开设“文化书院巡礼”专栏,撷芳荟萃,展示文化书院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涵育新风的亮点成效和特色做法,以资交流互鉴、共同提高。
在潍坊寿光市,有这么一个社区,它毗邻本科院校潍坊科技学院,居民60%为高校教师及家属,人文底蕴深厚、科教资源富集。居民最常去的地方是社区文化书院“合润家园”,功能多元的活动阵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全龄友好的社区服务,给群众带来满满的幸福感,这个社区就是圣城街道学院社区。
建立“一核多点”服务矩阵
下午4:30的阳光灿烂而不强烈,照耀着放学归来的孩子们一路走进学院社区的“四点半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桌椅排列整齐,两侧书架上的图书琳琅满目。孩子们陆续签到后,在志愿者老师的陪伴下开始阅读、画画或写作业。“以前在家写作业老是贪玩,在这里可以和朋友们一起学习,不会的作业还有老师教我。”今年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婷婷,每天放学最期待的地方便是社区的“四点半学校”。“孩子的父母下班晚,我年纪大了,也没有能力辅导孙子功课。现在有老师的辅导,帮助解决了我们这些隔辈人的教育难题。”小区居民李爷爷对“四点半学校”赞不绝口,他的孙子在这里不仅每天有老师免费辅导作业,还可以参加一些科普实验、心理辅导等课程。一个小时的辅导时间悄然而逝,“四点半学校”里仍有不少孩子“赖着不走”。
据了解,近年来,学院社区坚持“集约化、开放化、共享化”的原则,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核心,整合青少年科普馆、非遗手造文化街、社会工作服务站等多点位辅助,构建起覆盖全龄、全域的文化书院阵地网络。“四点半学校”便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基于解决社区内学龄子女放学后、家长下班前的“管理真空期”问题,组织离退休教师及居民志愿者们共同协作开设的。此外,非遗手造文化街里的“非遗手造生活馆”和“抖音直播基地”,集中展示非遗作品,每年举办直播活动500余场次,让居民体验精彩的文化艺术之旅;科普展馆内互动展品配备完善,年均举办科学探索活动50余场,惠及青少年1000余人次;住宅小区设立的“市民服务驿站”“儿童乐园”等微型阵地,提供便民维修、亲子互动等服务,实现“15分钟便民服务圈”全覆盖……“一核多点”的服务矩阵满足了居民的全方位社区服务需求。
发挥“一校两社”联动优势
临近高校的天然优势,为社区实践服务充实了人才力量,注入了青春动能。近日,学院社区联合潍坊科技学院举行了“学雷锋·最青年”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主题月暨“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实践活动。活动现场,青年志愿者、“新青年”摄影协会志愿者走进社区,组团为居民提供家电维修、非遗技艺体验、全家福免费拍摄等文明实践服务。“这些青年志愿者很热情,不仅把我的电水壶修好了,还很耐心地为我讲解用电注意事项。”小区居民崔奶奶高兴地说。
为实现文化书院人才队伍的“跨界”合作,学院社区紧紧抓住地域资源优势,创新实施“一校两社”(一所高校、一处社区、一批社会组织)联动机制,与潍坊科技学院密切合作,签订了校地共建协议,开展“百万大学生进社区”活动,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师资,为社区培训社工和志愿者2000余人次。设立校外实践岗位70个,以“导师帮带+社区实训”模式孵化“阳光心护”“艺笔益画”等项目;实施“青春1+N”社区文明实践项目,吸引高校团支部310个、志愿者8000余人参与;联合蒲公英公益、万禾公益等15家优质社会组织,落地“孔子学堂”话剧巡演“小青柠学堂”等文化公益项目。“象牙塔”与“烟火气”有机融合,使学院社区文化书院实现了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基层社会服务的新模式。
开展“一品多融”特色服务
为推动文化书院服务的项目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提供“一品多融”的服务功能,学院社区在多个服务领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叫响了“合润家园”的特色品牌。
在关爱帮扶领域,聚焦“一老一小”。推出“蔬香敬老”“叮咚上门”项目,定期为独居老人配送新鲜蔬菜、提供健康体检;面向青少年实施“足球种子计划”“女童保护”等项目,开展“星光伴学”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活动。
在社区治理领域,紧贴群众需求。创新“板凳课堂”“楼门百灵鸟”微宣讲模式,组建“小板凳”宣讲团,以“一刻钟宣讲”“红色故事会”等形式传播党的理论,将党的理论融入居民生活;创新实施“文明小铺”积分机制,居民参与社区服务所得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公益课程,形成了“服务—积分—激励”良性循环。
在文化文艺领域,注重传统文化熏陶。挖掘社区退休教师、文艺骨干资源,成立戏曲社、书画社等团体,邀请专业老师为文艺爱好者开展常态化培训,定期进行文艺汇演;开设草编、剪纸、面塑等课程,举办“非遗游乐场”“传统文化进楼栋”活动,让非遗技艺成为社区文化新名片。
在就业指导领域,“公益+就业”共创实惠。链接电商协会开设宝妈直播课堂,链接人才集团开展微创业培训班,对接特色产品品牌,引进“陶陶乐”“红柳草编”“花样面点坊”等手工坊项目,帮助失业人员掌握技能、增收致富。
文化书院不仅用多元的服务照亮了市井街巷,更让万家灯火在文化浸润中升腾起温暖而持久的光芒。未来,学院社区将持续以文化为船,载着群众日渐丰富的服务需求,为文化社区建设提供更多“润泽人心、赋能发展”的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