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桑宏香)“扫描营业执照上的‘企业码’,可以直接展示企业的特色产品,让我们的优质农产品得到更好的宣传推广。”近日,寿光市金投御达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云瑞用手机扫描“企业码”后,企业生产的特色产品跃入眼前,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这一幕是今年以来,寿光市结合产业特色,积极推进“企业经营范围自主公示”改革,将市场主体营业执照上的“企业码”升级为集经营资质、特色产品、品牌文化于一体的数字名片,构建企业特色展示的全新平台。这一次创新,解决了市场主体难以自主展示经营特色与优势的难题,也为消费者勾勒出更加清晰准确的“企业画像”,实现了经营主体与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改革是发展的最强动力,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既需要“大浪潮”,更离不开“小浪花”。寿光市聚焦发展所需、民心所向、基层所盼,谋划推出了一系列“微改革”举措,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不久前,市民刘女士准备创办一家信息科技公司,由于价格、区位等原因,短时间内没有找到合适的注册地。在寿光市行政审批部门的帮助下,采用“住所管家+商务秘书”托管服务模式与托管企业签订了服务协议,为她节省了3万元左右的企业开设成本。令刘女士特别满意的是,从签订托管协议到打印企业营业执照仅用了2个小时,过去几天才能跑完的手续,现在几个小时就能搞定。
从创业者被动无助到顺利完成企业注册,寿光市创新实行“住所管家+商务秘书”托管服务模式,不仅保护了企业注册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注册生态,还彻底打通了企业开办堵点。我市还通过“住所管家+商务秘书”托管服务模式推介会,对有开办企业意向的群众进行意愿征集,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场所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并完善出台了《寿光市企业住所(经营场所)托管暂行办法》,从制度层面解决了企业住所选址难题,将寿光众联商务秘书有限公司确定为试点托管服务企业,双创中心新经济赋能产业园为试点“住所管家”园区,并向社会公开托管服务相关信息,让企业群众知晓政策,共享政策红利,创造一切条件让企业“种子”竞相萌发。
为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难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寿光市政务服务中心西城分中心日前正式投入运行。分中心依托西城科创赋能中心的资源平台,实现了寿光市政务服务中心与文家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有效整合,在原有便民服务中心窗口继续发挥作用的同时,根据业务需求,分别针对工程建设、市场准入、社会事务、涉农事务四大领域增设4个分类综合受理窗口。此外,还特别设立1个园区“就近办”窗口,进一步满足园区企业和居民的办事需求。西城分中心服务区域可辐射周边的孙家集街道、化龙镇、台头镇、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等镇街,标志着寿光西部镇街的企业、群众能享受到更便捷高效服务。
从群众找窗口到窗口找群众,寿光市惠企便民故事背后,是我市持续深化改革,提升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今年,寿光市围绕“争试点、做示范、打品牌”攻坚主线,进一步统筹三个层面、狠抓三个关键、强化三个保障,全力提升改革工作精准度、贡献度。“我们将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从最关键的问题抓起,不断破解办事梗阻,提升服务质效,在不断为民服务的改革创新中,为企业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