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乡村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融合推进会在寿光召开

寿光融媒讯 4月8日至9日,潍坊市乡村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融合推进会在寿光市建桥学校召开。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副主任、教育学博士唐立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传统文化教研员陈艳丽,寿光市关工委副主任刘来源,寿光市教体局党组成员李洪业,小学教研室、圣城街道教育学区、建桥学校负责同志,以及各县市区传统文化教研员、骨干教师等共计100余人参加。

活动在非遗舞蹈《广寒绮梦·月殿风华》中拉开帷幕,武术操、乐器演奏等素养展演,展现了建桥学子的自信与活力。传统文化大集中,漆扇、古筝、打香篆等86个特色项目集中“出摊”展示,学生们同台献技,现场“艺”彩纷呈。

唐立宁博士以《进校园·进课程·进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思路》为题作主题报告,从内容选择、课程设置、学科融合等方面,就如何开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科学指导。经验交流环节,寿光市教科研中心、寿光市建桥学校、昌邑市教科院分别围绕传统文化课程融合路径探究、传统文化融合校园实践、地域特色传统文化育人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分享。

课堂展示环节,学科教研团队出示了以扒谷、拓片、风筝、武术等为主题的教学实践课例,为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专家点评环节,来自各县市区的教研员立足学科融合视角,聚焦课程融合设计、文化传承创新、学生素养培育等关键维度,开展了细致剖析。

潍坊市传统文化教研员陈艳丽博士进行总结,她系统梳理了传统文化与学科融合的实践路径,充分肯定了各县市区在课程融合方面的创新探索,强调要立足文化根脉,创新融合方式,构建长效机制,深化教研实践,推动传统文化课程融合走深走实。

此次推进会聚焦学科融合发展,多维度、多视角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融合发展路径。下步,寿光市教体局将进一步完善课程融合建设思路,聚焦从课程设计到课堂实践的转化,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融合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