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我市将举办第三届祭祀仓圣大典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郑小菲)在华夏文明中,仓颉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与传承。4月19日上午9时,“2025寿光第三届祭祀仓圣大典”将在仓圣公园举行,这场盛典不仅是对文圣仓颉的纪念,更是一次深入探寻古老文化根脉的契机。

仓颉,黄帝时期左史官,寿光人,象形文字的创造者,华夏文明的启秘者,汉字鼻祖,被尊为中华文祖。周朝初期,寿光就发现了仓颉石室。春秋时期,至圣先师孔子就造访过仓颉墓,留下了“仓颉造字圣人猜”的美丽传说。历史上,世人曾三迁五修仓颉造字遗迹。1992年,寿光建成了占地350亩,以纪念造字圣人仓颉为主题的仓圣公园,并修建了仓颉纪念堂。为了纪念文圣仓颉,更好地传承汉字文化,我市在洛城街道韩家牟城村建设了“仓颉书院”,在屯田西村建成了面积4500余平方米的仓颉汉字艺术馆。据了解,该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以汉字演变为主题的艺术馆,集汉字发展史陈列展示、交流传播、互动体验、教育普及于一体,是传承延续仓颉文化的一次生动实践。

谷雨,作为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与仓颉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为什么把这个节气定名为“谷雨”呢?寿光市仓颉研究会会长燕汝泮告诉记者,文化界有一个说法,相传黄帝统一华夏后,为了统一文字,遂命仓颉造字。历经数载,仓颉不负黄帝厚望,果真造出了文字。造出文字这一天,天上下起了谷子雨,因此便有了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龙潜藏等传说。黄帝大喜,就将下谷子雨的这一天定为谷雨。自那时起,谷雨祭仓成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以示人们对仓圣的敬仰和感恩,以及对粮食丰收、生活富足的祈愿。

民间祭祀仓颉,相传是从汉代开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寿光是仓颉故里,自明清以来,谷雨祭仓逐渐成为民间传统。为了深入挖掘仓圣文化的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叫响仓颉故里品牌,寿光仓颉研究会于2023年谷雨之日,为五千年来对中华民族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圣仓颉举办了首届祭祀典礼,今年则是第三届。燕汝泮表示,寿光举办祭仓大典,旨在弘扬仓颉造字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守护、传承好这一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时代召唤,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连接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无论身处何方,只要书写汉字,就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古老文明的强大凝聚力。因此,寿光举办的祭祀仓圣大典,不仅是一场庄严的文化仪式,更是一种精神延续。

“每年谷雨时,我们会齐聚仓圣公园,参与祭祀大典,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我们希望通过共同追溯仓颉文化的源头,汲取其中的智慧与力量,让这一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芒。”燕汝泮表示,随着时代发展,祭祀仓圣大典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它激励着当代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将仓颉文化蕴含的创造精神融入现代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