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菜博会的多个“第一次”

寿光融媒讯(记者高斌)4月的寿光,空气中弥漫着科技与泥土交织的独特芬芳。在菜博会三号馆火星农业元宇宙体验馆内,菏泽菜农王建军戴上VR眼镜,眼前的景象让他倍感震撼——赤色苍穹下,智能温室里的西红柿正沿着螺旋栽培架向上攀爬,机械臂精准采收着全息投影的“火星蔬菜”。这位种了20多年地的菜农,在菜博会“第一次”体验到了现代农业通向未来的全新维度。

“第一次”来菜博会的王建军,在一号馆的种子银行前驻足良久。玻璃展柜里,在盐碱地生长的“海水稻”、富含花青素的紫色白菜,这些新品种让他耳目一新。“种子芯片技术能让抗病基因像U盘一样‘写入’种苗。”王建军边说边在本子上认真记录。

当王建军在3号馆通过虚拟现实“穿梭”到火星农场,目睹蔬菜在模拟火星大气环境中生长时,他不停地追问工作人员:“这些技术啥时候能落地?普通大棚能用上吗?”项目负责人向他展示着实时渲染系统,并表示这些元宇宙场景里的垂直农业、气雾栽培技术,已经在寿光的大棚里普及。

本届菜博会,三号馆首次成为中国农业元宇宙的试验场,在占地3050平方米的空间里,通过AR导航系统,游客能看见火星沙尘暴中自动开启的防护罩。指尖轻触全息投影,就能拆解分子模块化栽培系统的运作原理。

来自淄博的游客李亚宁举着自拍杆,在十号馆的“植物工厂”前连续拍摄了多个短视频。人生“第一次”体验菜博会,她希望通过直播的形式,向网友展示蔬菜在LED光配方下的生长速率。“看这个‘光谷’装置,红光促进开花,蓝光调控形态,原来种菜可以像编程一样精准。”李亚宁边拍边向网友介绍。

在非遗特展展区,潍坊风筝“第一次”参加菜博会展览,展区工作人员郭佳怡现场指导孩子们组装“哪吒”风筝,传统竹骨蒙上了炫彩特氟龙面料,乾坤圈变成了可发光的LED环。“这是我们首次把动漫IP融入非遗技艺。”郭佳怡拿起“哪吒”风筝向记者展示,“你看尾部的小光伏板,能在飞行时储存能量驱动LED灯闪烁。”作为“第一次”参加菜博会就能如此受关注,郭佳怡兴奋地说:“菜博会人气非常高,每天络绎不绝。我们希望借此平台,更好地展示潍坊风筝,弘扬传统文化。”

从2000年菜博会第一次亮相,到如今元宇宙等前沿技术的集中呈现,菜博会相关负责人道出了持续创新的秘诀:“我们每年淘汰30%的传统展项,要求每个展馆必须有首次亮相的技术、首次参展的企业、首次设计的体验。”正如广大游客所言:菜博会每年都有新亮点,每年都在颠覆你对农业的想象,或许这就是创新的魅力——永远让人们期待下一个“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