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榜样|崔效杰:一片赤心为教育

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到大学创办者,从教育管理者到教育创新者,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教师的崇高境界和无私精神;他不仅在教学和管理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更为寿光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树立了榜样和标杆。他就是崔效杰,1970年参加教育工作。2011年2月11日,崔效杰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63岁。

从教41年来,崔效杰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创办了寿光市第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潍坊科技学院,首开我省县级市创办大学先河。学院创办以来,从一所普通的技术学校发展成为占地2000多亩、全日制在校生3万多人的高等本科院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寿光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2009年10月,崔效杰被评为敬业奉献“中国好人”。

教育初心:从乡村教师到大学创办者

崔效杰的职业生涯始于原道口公社西周疃联中,是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那时的他,不仅要教两个班的语文课,还兼任学校生活会计,甚至还要上三个班的劳动课。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从未有过丝毫怨言。他深知,在那个教育资源匮乏的年代,每一个孩子都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因此,他用心呵护着每一个幼小的心灵,用知识的光芒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在崔效杰的辛勤耕耘下,西周疃联中逐渐焕发了生机。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他的付出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先后被调至多个重要岗位,从中学教导主任、校长,到乡镇教育组长,再到寿光第一职业中专校长,每一步都凝聚着他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

然而,崔效杰的教育梦想并未止步于此。1999年,他接到了创办大学的艰巨任务。面对这项前所未有的挑战,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因为,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创办一所大学需要巨大的投入和艰辛的努力,但他更清楚,这是为寿光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于是,崔效杰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他四处奔波,筹集资金;他亲自上阵,引进人才;他夜以继日,规划学院未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半的努力,2001年9月24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寿光历史上第一所独立颁发文凭的高等院校——潍坊科技职业学院正式成立。

然而,创办大学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它发展壮大,成为一所真正的高水平大学才是崔效杰面临的更大挑战。他深知,教育的核心在于质量。因此,他始终将教学质量放在首位,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他的领导下,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育人质量大幅提高,专升本成绩连续7年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7%以上。

2008年,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潍坊科技职业学院成功升格为本科院校——潍坊科技学院。这一壮举不仅圆了寿光人民的大学梦,更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树立了新的标杆。崔效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与担当,他的事迹也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教育事业中。

教育创新:以质取胜,打造教育品牌

崔效杰注重学院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倡导“以生为本、质量为魂”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实验,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同时,他还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在崔效杰的领导下,潍坊科技学院的教学成果显著,学校还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机会,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慢慢地,潍坊科技学院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崔效杰深知,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走国际化道路,因为只有与国际接轨,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他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

在他的推动下,潍坊科技学院先后与印度、韩国、荷兰等多个国家的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亲自率领代表团出访国外高校,洽谈合作事宜;他邀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交流,拓宽师生的国际视野……系列措施下,潍坊科技学院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崔效杰不仅注重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他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到国外高校深造或实习;他支持学生参加国际学术竞赛和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潍坊科技学院的学生在国际舞台上屡创佳绩,为学院乃至寿光赢得了荣誉和声誉。

崔效杰还非常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在他的推动下,学院的社团组织蓬勃发展,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屡获殊荣,展现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风貌。

崔效杰的教育创新不仅体现在教学和育人方面,还体现在学院的硬件设施建设上。他坚持前瞻性设计、大体量建设、设备配备高标准的原则,亲自参与学院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学院的校园环境优美宜人,教学设施先进齐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教育情怀:无私奉献,铸就教育传奇

崔效杰经常讲:“爱是教育工作的全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视学生如弟妹,爱学生如子女,待学生如诤友。”他是一院之长,可在学生面前,他更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他的手机、办公电话对学生都是公开的,同学们有了什么难事和心事,都可以跟他讲。在他的心里,学生的利益永远摆在第一位。

2003年下半年,潍坊科技学院化工系孟同学的父亲患了尿毒症,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因而欠了一堆账,弟弟妹妹也被迫辍学。崔效杰知道这一情况后,个人为他提供1000元的资助,提请学院研究减免了孟同学的全部学费,为他在学院餐厅内安排了勤工俭学岗位,还“自找麻烦”请求有关学校减免了孟同学弟弟妹妹的学费。2005年7月,崔效杰带着自己的1000元工资,专门到孟同学家看望了他的父母。2006年,孟同学毕业时,崔效杰又帮助他联系工作单位。说起崔效杰三年间对自己的帮助,眼圈发红的孟同学声音哽咽地说:“崔书记给我的不仅是学习的机会,更是终生难忘的激励。我一生都会把这份爱记在心里,尽力回报社会!”

崔效杰是一位有着深厚教育情怀的教育家,始终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在首位:刘元国同学生病,他买上营养品,赶到家中去看望他;宗彩虹同学身患重病,家境贫困,无钱治疗,他带头捐款;2004年教师节,他被评为“潍坊市十佳校长”后,又把1万元奖金全部资助给10名贫困学生……他,用火一般的情怀温暖着学院每一个学生,用阳光般的爱照亮了年轻学子的心灵。在崔效杰的带动下,全校形成了助困帮学的浓厚氛围,无数爱心在这里涌动传递。

崔效杰既是学院建设发展的领导者、指挥者,还是廉政建设的责任人。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一身正气、以身作则,威信高,人格魅力强,师生敬仰敬佩,全校师生自觉地团结在他的周围,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从教41年,他践行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流程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追求极致和完美。然而,令人痛心的是,2011年2月11日,这位令人尊重的教育家因病猝逝在工作一线,享年63岁。他的离世让无数人扼腕叹息、悲痛不已。但他的精神和事迹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寿光市各部门单位深入开展了向崔效杰同志学习活动,大力弘扬“崔效杰精神”。

“奉献千秋唯觉少,一片赤心可对天”是崔效杰的座右铭,潍坊科技学院的每一个建设项目他都是精打细算,他用一言一行为全校师生做出了楷模。斯人情怀,心系莘莘学子,志在人文家园;斯人风格,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崔效杰用辛勤与汗水圆了寿光百万人民的大学梦,也延伸了菜乡一片圣土对文化的渴望。(记者袁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