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为梦想奔跑|“蘑菇大王”曾庆红:建蘑菇世界 引产业发展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金耳在木屑基质上绽放出耀眼金箔,猴头菇如雪团般簇拥生长,榆黄菇层层叠叠堆砌出明黄瀑布,灵芝则撑起紫褐色的祥云华盖……日前,记者来到菜博会,踏入5号蘑菇展示大棚的瞬间,湿润的泥土气息裹挟着菌类特有的清香扑面而来,灯光透过雾化水汽折射出朦胧光晕,如同走进一个奇幻的蘑菇王国。记者注意到,穿梭其间的游客们或俯身细嗅银耳的淡雅芬芳,或拿着菌菇煎饼大快朵颐,更有孩子踮脚触碰智能喷淋系统洒下的细密水雾,一个个沉浸在蘑菇的乐园中。

菜博会搭平台

异乡人将家乡特产带到寿光

大棚内,热闹非凡,免费试吃试喝的区域围满了游客,人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菌菇面食松软可口,菌菇酱浓郁醇厚,菌菇饮品清爽宜人,每一口都饱含着大自然的馈赠。”来自淄博的游客小孟试吃完后,又买了一些菌菇煎饼、银耳炖梨等特产。记者看到,现场有工作人员正在包着菌菇水饺,刚出锅的菌菇水饺皮薄馅大,咬上一口,汁水四溢,浓郁的菌香瞬间在口中散开,令人陶醉,还有炖煮的银耳炖梨热气腾腾,银耳的软糯与梨的清甜完美交融,滋润着人们的味蕾。

“我们在菜博会种植菌菇已经10年了,从最初试种2000包菌菇,到如今在5号大棚的南北面展示猴头菇、榆黄菇、金耳等十几个食用菌新品种,可以说,菜博会见证了我们的菌菇创业历程,也见证了寿光菌菇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程。”曾庆红是5号蘑菇展示大棚的负责人,这位来自黑龙江的异乡人来寿光创业已20年。她告诉记者,自2013年开始,她一直从事东北特产生意,将各种东北的特色带到寿光售卖,其中就有菌类产品。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寿光作为蔬菜之乡,猴头菇等菌菇类种植尚有空缺,而自己家乡有着丰富的菌类资源,于是,她找到了新的创业机遇。

2015年,曾庆红从家乡带回一部分特色菌菇来寿光试种,自此便一发不可收。2016年,她在菜博会5号棚种下了两千包菌菇,开启了菌菇创业路。

菜博会架桥梁

创业人将菌菇产品销往全国

“万事开头难,我们初期的种植过程并不顺利,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病虫害、温度控制不当等,但我们没有放弃,通过请教专家、查阅资料,不断尝试新的方法,终于找到了各类菌菇适合的种植方式,它们的产量和质量也逐渐提高。”曾庆红介绍,菜博会是集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等于一体的综合盛会,当然也能为各类菌菇种植提供技术、设备等重要支撑。2017年,他的菌菇种植规模扩大到5号大棚的“一面儿”;2018年,棚内菌菇的种类和规模进一步壮大,开始进行阴阳两面种植;今年,更是扩大到了十几个品种。同时,他们还对猴头菇、金耳、银耳等进行深加工,生产出各种健康产品,因为这些产品没有任何添加剂,所以深受消费者喜爱。

“经过10年的菌菇产业发展,我们注册了品牌,成立了公司,从事菌棚建设、菌菇种植培训、菌种和菌包销售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菌菇产业链。”曾庆红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菜博会这个平台,来自河北、内蒙古、甘肃等地的菜农纷纷前来学习,他们的种植技术和经验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为了让菌菇四季能良好生长,我们引入了控温控湿设备,为菌菇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曾庆红介绍,在技术方面,大棚采用全自动喷雾及通风、湿帘、恒温等自动化设备管理,精准控制食用菌生长环境,实现了多品种食用菌的全年工厂化生产。经过精准化的环境控制和标准化的种植管理,他们生产出的食用菌整齐度好、品质优、产量高。

从最初的“探路式”试种,到如今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5号蘑菇展示大棚见证了曾庆红创业路上的坚持与奋斗,也展现了菌菇产业在寿光这片土地上的无限潜力。它不仅为人们带来了美味与健康,更为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人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菌菇世界,感受农业科技与自然融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