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寿光蔬菜从“规模优势”走向“品牌富农”

寿光融媒讯(记者高斌)走进田柳镇富硒数字农业园区,34座现代化大棚内生机盎然。种植户杨光普正忙着采摘红玛瑙般的樱桃西红柿:“合作社统一品牌运营后,咱的西红柿提前半年就被客商预订,价格还比市场高两成!”这个场景,正是“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赋能现代农业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寿光市以品牌建设为突破口,推动蔬菜产业从“规模优势”向“品牌价值”跃升,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寿光样本”。

在化龙镇胡萝卜产业园,满载集装箱的货车整装待发。这个年交易量80万吨的“胡萝卜航母”,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根胡萝卜都经过糖度、长度、色泽等36项检测。”园区负责人介绍,胡萝卜走向国际的背后,是寿光构建的“五位一体”质量管控体系:从种苗繁育的“源头把控”到投入品监管的“绿色屏障”,从智慧农业的“数字护航”到全程追溯的“透明生产”,再到品牌授权的“严进严出”。

2019年“寿光蔬菜”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的成功注册,标志着蔬菜品牌建设进入快车道。2021年出台的《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建立起严格的“四审三查”准入机制。目前全市已有100多家企业通过认证,形成了以区域公用品牌为“航母”,企业品牌为“护卫舰”,产品品牌为“快艇”的品牌舰队。

在孙家集街道的苦瓜种植基地,新型“吊蔓栽培”技术让苦瓜产量得到较大提升。“这是我们与省农科院合作培育的新品种,维生素C含量是普通品种的2.3倍。”合作社理事长张建伟展示着检测报告,“直供粤港澳大湾区的订单每斤价格最高时达18元。”这个曾经的“大路菜”,通过品种改良和绿色认证,已成为高端餐饮市场的抢手货。

东斟灌村的彩椒大棚里,红黄紫三色果实交相辉映。这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创新“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建成全国最大的彩椒集散中心。“我们的‘斟灌彩椒’系列通过欧盟认证,每天40吨彩椒发往俄罗斯和东南亚。”东斟灌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指着物流大屏说。

品牌溢价效应在多个维度显现。七彩庄园的有机蔬菜专柜前,消费者李女士正在选购贴有“寿光蔬菜”标识的黄瓜:“虽然价格比普通蔬菜贵些,但检测报告显示硒含量达到15μg/100g,吃得放心。”这家企业通过品牌授权,产品进入全国280家高端商超。

近年来,为提升“寿光蔬菜”影响力,寿光市坚持种管结合、全链守护,以实施蔬菜品牌提升工程为抓手,打造绿色健康中国“菜篮子”。去年,寿光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绿色食品16个,11个农渔产品入选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完成了从“产品经济”到“品牌经济”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