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王秀慧)让每位老年人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全社会共同的愿望。近年来,寿光市积极整合养老资源,多角度探索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智慧养老等多元融合的养老模式,通过幸福食堂、智慧照护、适老环境等举措,让老年人的幸福愿景变为幸福实景。
暖心营造幸福“食”光
土豆烧肉、鸡蛋炒西葫芦、紫菜蛋花汤……每到中午饭点,圣城街道的各个幸福食堂就热闹起来,老人们围桌而坐,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这里离家近、饭菜香,既方便、又实惠。”圣城街道九巷村的老人们纷纷表示。目前,寿光共有幸福食堂118家,这样的温馨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以前总为做饭发愁,现在荤素搭配,花样可多了。”老人们交口称赞的不仅是可口的饭菜,更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幸福食堂不仅为他们解决了“吃饭难”问题,也搭建起邻里交流的温馨平台,让大家的晚年生活更有温情。
丰富供给托起“夕阳红”
针对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增多这一实际,我市精心打造了各类养老服务中心,采取全天托养、日托、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等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的服务。
近日,记者来到寿光市一家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向其展示了智慧化管理平台:“我们将老年人信息全部纳入智慧化云平台管理,形成‘一人一床一码’,实时更新照护情况,将养老服务延伸到他们的居室、床边。”86岁的李奶奶说:“入住后,不仅能跟同龄人一块聊天、唱歌,工作人员还带着我们做游戏,孩子们可以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在营里镇,盘活闲置资源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的“妙招”。前南河村利用本村闲置场地,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建设康养中心,吸引了本村和邻村一些老年人入住。近年来,营里镇充分盘活各村旧广场、闲置房屋、校舍等村级资产,实行“微改造、精提升”,建设社区康养中心和村级幸福食堂,增添了为民服务底色。
前南河村的养老现状,是寿光市推动全域康养,让老年人尽享高质量晚年生活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市26处养老机构为有需求的老年群体提供优质的多元服务,进一步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宜居环境点亮银发生活
碧波荡漾的河水,生机盎然的草木,各种花卉相映成趣,漫步其中让人沉醉。刘凯文是弥河公园的“常客”,每天都会来这里锻炼身体。他告诉记者,这里景色宜人,健身设施齐全,来这里锻炼心情很舒畅。
在寿光,“家门口”的公园和游园已成为老年人休闲放松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以前体检需要去医院,现在出门就能做检查,义诊活动真贴心。”在化龙镇北柴西村,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活动正在开展,老人们纷纷为送到“家门口”的服务点赞。据悉,此次体检活动将持续2个月,化龙镇将体检地点搬到各村委大院,切实将健康和关爱送到老年人身边。
“年纪大了,眼神不好,幸好有老花镜,办业务方便多了。”在一家银行,郭女士告诉记者。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难的痛点,很多营业网点还推出了“一键放大”式自助终端,简化操作流程,通过语音导航功能,帮助视力不佳的老年人完成业务办理。
座椅、老花镜、急救箱、无障碍通道……如今,适老化服务已经涵盖医疗服务、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等领域,这些细致入微的适老化改造,让老年群体处处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要从细微处用心、点滴事做起。下一步,寿光市将切实把服务供给好、队伍打造好、社会力量发挥好,满足更多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