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浙江多家主流媒体聚焦寿光,以专版、评论等形式,深度报道寿光在现代农业发展、产业深度融合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积极反响。
外媒的“点赞”既是一种认同,也是一面镜子。对寿光来说,更是一次自省与激励。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近年来借助农业优势,推动区域经济迈上新台阶,发展成果有目共睹。我们既要看到荣光背后的坚守,更要看到前方发展的长路。
因地制宜扩优势。作为全国农业大市,寿光蔬菜种植面积达60万亩,年产蔬菜450万吨,年产值110亿元。“大气、包容、肯吃苦”的菜乡群众迎着晨曦劳作,深耕“一棵菜”,如今,“寿光模式”在全国30多个省区市开花结果,植物新品种总数达到277个,种苗年繁育能力达到18亿株,全国新建蔬菜大棚一半以上有寿光元素……寿光通过走特色发展之路,让城乡更具活力。
多措并举壮筋骨。“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寿光没有满足于“一菜独大”的局面,而是超前布局,精准发力“351N”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一批“敢闯、敢拼、有情怀”的企业家的带动下,寿光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66家,省级以上优质企业达到361家,出口产品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彰显出千亿强市的硬实力……寿光通过走产业融合之路,让基础更加牢固。
干字当头强作风。“快马催鞭方能日行千里,响鼓重锤才更铿锵有力”。在寿光发展进程中,党员干部始终保持着干的劲头、争的斗志、拼的魄力,各镇街、各部门单位锚定“勇挑大梁”“带好头、走在前”,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夺,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近百项,体现出“务实、创新、能担事”的精气神……寿光通过走作风建设之路,让发展更有底气。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浙媒对寿光的关注,是一次跨省的礼赞,更是一次集体的动员。我们唯有以更大力度推进“六拼六比六突破”,以更实举措打好“十大攻势”硬仗,方能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破局突围,书写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寿光答卷。
这是全体寿光人责无旁贷的时代使命。(记者付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