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台头镇南兵村:传统文化浸乡村 文明之花绽沃土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 通讯员 马洪萱)每日清晨,村里都回荡着线上国学讲堂的智慧之音;饺子宴上,村委大院跃动着童声诵读的灵动旋律;村落庭院,处处吹拂着文明新风的和煦气息……台头镇南兵村共有270户、871口村民,自2015年起,该村便通过一系列浸润式的实践举措,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村庄文明建设。在这里,传统文化不再是尘封的典籍,而是化作村民生活的点滴,从线上讲堂的声声诵读,到饺子宴上的欢声笑语;从孩童传承的悦耳书声,到文化赋能的产业发展,传统文化正焕发出蓬勃生机,为乡村文明注入强劲动力。

云端晨讲

文化坚守的生动诠释

在南兵村,传统文化辅导员侯圣德正延续着一段长达1800多天的文化坚守之旅。每天清晨5点,他准时在“传统文化魅力南兵”微信群里开启线上国学讲堂。16本精心撰写的备课本、近百万字饱含心血的讲稿,见证了他将《弟子规》《论语》等经典著作转化为通俗易懂“村言村语”的不懈努力。从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到节气农耕的实用知识,他的宣讲内容丰富且接地气,目前宣讲场次已超过1600场,实现了全村全民覆盖。

“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替村里文书参加了市里的传统文化培训班。3天的学习,我被孝老敬亲、行善积德的道理深深吸引。”回到村里后,侯圣德立即建立了“传统文化魅力南兵”微信群,开启了每日晨讲的历程,将传统文化的智慧送进每一户村民家中。

与此同时,81岁的村民苗乃俊用5年时间记录下1300余件凡人善举,写成12本“好人笔记”。在这些笔记里,有村民主动帮助孤寡老人的温暖故事,有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感人瞬间……在他们的宣传、带动努力下,村里好人好事越来越多,“光荣榜”成为村民们争相关注的焦点。“现在,全村每年自动参加义务劳动人员1200多人次,讲文明、献爱心、热公益在村里已经蔚然成风。”侯圣德自豪地说。

童声传承

文明接力的希望之光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希望。在南兵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从儿童抓起,形成了从赛场到家庭的良性循环。每周六的文化广场上,清脆悦耳的《弟子规》诵读声准时响起。村里连续两年举办的儿童诵读比赛,吸引了全村少年的积极参与。南兵村党支部书记苗乃东说:“为了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动力,村里设置了丰富奖励,一等奖是书包,二等奖是画笔……这样一来,孩子们在经典学习中充满了仪式感。”

“家长学校”的设立更是别具匠心。村里要求父母参与10人小组研学,68场研读会的举办,促成了200余户家庭的“亲子共学”。苗乃东表示,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共同提高道德素养,家长带领孩子帮爷爷奶奶洗脚、打扫卫生、拿饭拿菜,不仅促进了亲子交流,而且有助于孩子树立孝德观念。

苗乃东介绍,近5年来,村里走出了多名名校研究生和博士生,未成年人主动做家务、尽孝心的比例大幅上升,“学习型家庭”越来越多。这种传承方式,为村庄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让文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暖心饺子宴

孝老文化的温情实践

每月农历初十,南兵村的孝老饺子宴都会如期举行。这个已经举办了100多场的爱心活动,成为村里孝老文化的生动实践。

2018年,南兵村建设了幸福食堂,40多位老人在这里用餐,每日两餐,每人每天仅需两元钱。幸福食堂由寿光市养老服务集团统一管理,食谱、食材都有统一标准,老人们在这里吃饭、聊天,其乐融融。苗乃东告诉记者,村里一位原本在城里跟随儿子居住的老人,在幸福食堂开办后立刻返回村里,每天都来这里和老伙计们相聚。老人的儿子深受感动,先后向幸福食堂捐款5万元。

“饺子宴上,志愿者们积极参与,企业家们也带头捐款。村民家中若有喜事,大家会主动向幸福食堂捐赠物资,结婚时捐鸡,生孩子时捐鸡蛋。”苗乃东介绍,作为寿光首个“医养结合幸福院”,这里不仅有热乎可口的饺子,还配备了专业的健康监测器材。在文明氛围的熏陶下,“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连续开展10年,九成以上的家庭获评文明户,“美丽庭院”成为村庄新的时尚标杆。

南兵村妇联主席孙爱美说:“我们遵循‘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的圣训,每次举办饺子宴,村里的妇女都积极报名当志愿者,现场气氛热烈,很有教育意义。全村都形成了敬老孝老的良好氛围。我们还坚持为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村党支部书记和‘两委’成员会去家中祝寿,送上蛋糕和水果,让老人们感受到村‘两委’的关怀。”

文化赋能

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在南兵村,传统文化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复古标签,而是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动能。村里“能人”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引入3个产业项目,带动了150人就业,为村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南兵村连续多年荣获“文明村”称号,吸引了80余批次参观者,催生了“文化研学+乡村旅游”的雏形,拓宽了村庄的发展路径。

传统文化的浸润让村民们的心更加凝聚。在土地集中流转、环境整治等工作中,村民主动参与,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南兵村也被评为“台头镇精神文明示范村”“寿光市文明村”“潍坊市四德工程示范村”“山东省民主法制示范村”等。“传统文化就像一条纽带,把大家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力量建设好自己的家园。”苗乃俊感慨道。

如今,侯圣德的晨讲已成为南兵村独特的“乡村闹钟”,饺子宴的热气与诵读声绘成一幅温馨和谐的画卷……南兵村用实际行动证明,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浸润乡村文明,赋能乡村振兴。从书本到餐桌,从孩童到老人,文明的种子正在这片乡土深处扎根生长。苗乃东表示,下步,南兵村将继续以传统文化为基石,书写和美乡村的幸福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