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孙家集街道三甲村菜农贾贵财:“酵”醒土地记忆 寻回儿时番茄味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我只用酵素施肥,靠蜜蜂授粉,就想找回过去那个番茄香味。”日前,记者来到孙家集街道三甲村村民贾贵财的大棚时,63岁的他俯身轻抚着一串串小番茄,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两年,他不断完善提升传统种植方法,专注于采用酵素施肥、蜜蜂授粉等生态种植方式,只为追寻“儿时的番茄味儿”。

5个“发酵桶”供给营养

开启酵素种植新征程

“我原来种的是苦瓜和黄瓜,三年前接触了酵素种植,从去年开始种植小番茄。”3年前,一次偶然的上网经历,让贾贵财接触到了酵素种植技术。屏幕上农技师关于酵素种植的推广,让他眼前一亮。“酵素真的能让蔬菜品质更好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贾贵财购买了两种菌种,开始在家中摸索着制作酵素。

刚开始制作酵素时,困难重重,家人和邻居都不看好他“折腾”。“一把年纪还搞这些玩意儿,能有啥用?”质疑声不断。但贾贵财不在意别人说什么。白天,他泡在大棚里劳作;晚上,他就守在发酵桶旁观察。菌种的比例、发酵的温度和时间,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反复调试。贾贵财就像一个认真的学生,查阅各种资料,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不断调整制作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尝试,第一批植物酵素终于发酵成功。他小心翼翼地将酵素施用到试验田里,忐忑又期待地等待着结果。

随着时间推移,贾贵财发现,大棚里的土地变得更松软透气,作物叶片愈发翠绿,结出的果实不仅个头饱满,口感也明显提升。初试成功的喜悦,让贾贵财信心大增。随后,他开始不断尝试探索,将酵素的原料从百草拓展到鱼类等动物,以及玉米、烟叶、辣椒、蒜等植物,发酵工艺也愈发成熟。

“去年种了一茬小番茄,收成很不错。今年2月我又种了第二茬,这不,5月份就上市了,能一直卖到7月份。”贾贵财说,如今,他的大棚里整齐摆放着5个发酵用的大桶,4个400公斤重的、1个1吨重的。这些“宝贝”,支撑着他两亩地的酵素供应,基本实现了“营养”自给自足。

每年节省1万多元

生态种植有了“甜蜜收获”

贾贵财选择酵素种植,最初只是想尝试一种新的技术,看看能否提高蔬菜的品质。然而,经过几年的实践,他发现酵素种植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此。

“首先酵素种植能节省成本。”贾贵财算了一笔账,使用传统肥料,每年仅成本就需要花费2万多元。而采用酵素种植后,除了最初购买菌种的费用,后续的原材料大多来自于植物和动物废弃物,成本大幅降低,每年能节省1万多元。这对于一个普通的种植户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

“更重要的是,酵素种植让土壤得到了很好的保养。”贾贵财介绍,酵素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和营养成分,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提高土壤的肥力。经过几年的酵素种植,贾贵财的大棚土壤变得更加疏松肥沃,为番茄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保养好土壤的基础上,种出来的番茄也更加生态美味。贾贵财种的番茄采用蜜蜂授粉,成熟后色泽鲜艳,口感酸甜适中,一口咬下去,满满都是小时候的味道。“很多顾客都说,我种的西红柿吃出了儿时的回忆。”贾贵财笑着说。

凭借独特口感和生态种植方式,贾贵财的番茄很快打开了市场。有些顾客知道他的番茄是纯酵素种植后,还主动介绍周围的朋友来团购。现在,贾贵财的番茄不仅在当地畅销,还卖到了周边城市。

贾贵财用实际成果证明了酵素种植蔬菜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也为其他种植户提供了农业转型升级的有益借鉴。“现在的顾客都很懂行,哪怕价格贵一点,也愿意为健康、生态的农产品买单。”贾贵财深知,自己坚持的生态种植之路或许走得慢一些,却能走得更踏实、更长远。如今,大棚不仅是他的“致富宝地”,还成了村里的“生态课堂”。不少村民慕名前来参观学习,对此,贾贵财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他说,希望能带动更多菜农加入到生态种植的行列,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