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王静)雍容华贵的牡丹,活灵活现的小鸟……一幅幅漂亮的工笔画笔触精细、清雅脱俗。日前,在弥河生态观光园内,青年画家董春超正在指导小学员们学习工笔画基本技巧。一旁的图册集内,满是这位青年画家的作品。他说,创业就业、自食其力,回到家乡教画育人,是自己最大的人生梦想。
从小爱好画画的董春超在高中时期开始系统学习绘画。为了心中的梦想,在学画路上,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高中时期,他的专业课和文化课始终在班级名列前茅。高考前,他一举拿下12个学校的专业录取通知,如愿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国画专业。当时,他的专业选择显得有些“另类”,但执着的董春超却将自己的“另类”坚持到底,最终才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本科毕业后,我担任了一年的美术老师,在教学中,我发现自己知识储备和绘画技艺仍有许多不足,便选择‘回炉’深造,考取了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研究生,继续学习国画。”期间,董春超在陈运权老师的指导下,国画水平突飞猛进。“陈运权老师告诉我们,画国画,底子必须扎实。只有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才能画好画。”在陈运权老师的要求下,他寒暑不废地研究植物、习鸟类结构,画人物写生,读古今名著。“记忆最深的是去植物园写生,仔细研究植物结构,那段时间,我就像‘长’在了植物园,每半个月就能交出100多幅作品。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董春超告诉记者,他现在仍然保留着定期写生和临摹的习惯。
“学画就像突然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明白‘生活还可以这样过’。”董春超如此形容绘画带给他的转变。研究生毕业后,他放弃了留在武汉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家乡的宁静淳朴更能为我的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更何况我的根儿在这里。”回到寿光后,董春超成立了自己的画室,一心想把家乡的秀美呈现在画纸上。
“现在我的画室内学员不少,以中小学生为主,也有爱好国画的成年人。”随着多年的积累,董春超的画室在圈内小有名气,在他的微信朋友圈内,展示最多的就是学生的画作,这也是最让他自豪的一件事。
“孩子们学习国画,不仅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还能在探索中找到自我表达的乐趣。这种体验,可以激发他们对艺术的持久兴趣,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董春超用工笔画举例说,勾线是工笔画入门的基础,勾线时要把笔按下去,使笔锋对纸面有一个压力,同时又要擎住毛笔,向上有一个提力,要两力平衡,再用一个“拖”的力量行笔,“保持线条的圆浑与流畅是关键”。每每教授学生时,董春超总是耐心地讲解、演示。他说,教学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一幅好的作品需要几节课才能完成,“学生的性格也很重要,安静耐心的孩子更适合学工笔画。”
在教学之余,董春超不断自修其身,坚持画画。他的画作,不仅呈现了花鸟的生动形态,而且提炼出了其中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他对生命多样性的敬意。“这些作品,多是取材于家乡寿光,我一直认为,家乡的美才是刻在骨子最深处的美。”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