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惠敏
年中既是回望的节点,也是再出发的起点。日前,寿光召开半年工作总结会议,对上半年经济社会运行进行全面总结和深入研判,为下半年工作厘清思路、明确重点、提振信心,彰显了“勇挑大梁”“带好头、走在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整体表现来看,今年以来,寿光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顶压奋进、稳中求进,一批重大项目扎实推进,民生保障持续强化,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展现出坚韧有力的发展韧性和良好的治理效能。进入下半年,任务更重、挑战更大,也更需要拿出争一流、创特色的劲头,真正以“拼”的意识、“抢”的状态和“干”的姿态,书写好全年的总答卷。
回顾上半年,寿光经济恢复向好趋势明显,但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仍未根除,外部压力犹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更应保持战略清醒,既看到压力,也看到潜力;既关注“有没有”,也要关注“好不好”;既看眼前,更谋长远。
推动高质量发展,不能靠惯性思维“吃老本”,而要在优化结构、激发活力、改革创新上持续发力。要通过“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产业转型、要素集聚、营商环境等关键领域下好先手棋,以战略眼光和全局思维把握发展大势、开拓发展新局。
经济发展说到底靠项目。寿光作为农业大市、产业强市,唯有用好资源禀赋、强化平台支撑,持续以项目建设拉动投资、优化结构,才能构建起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当前要把更多资源和精力集中到抓项目、稳增长、促转型上,既要盯住重大项目落地,也要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服务企业不仅是稳经济的重要一环,也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要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办结清单三张清单,做到政策找人、服务上门,形成“企业敢干、政府敢帮”的良性互动。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安全保障。面对当前极端天气频发、各种潜在风险增多的实际,安全生产、生态环保、防汛抗旱等底线工作更不能有丝毫松懈。只有筑牢底线,发展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进入下半程,“干”的成色决定“好”的成果。必须鼓足干劲、跑出加速度,尤其在“事不过夜、立说立行”的作风建设方面,要真正将“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成为工作常态。要倡导“事不避难、事不推诿、事不拖沓”的执行文化,让每一项工作落得下去、落得深入、落得见效。
站在新的发展节点上,必须打破旧有路径依赖和思维惯性,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无论是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转型,还是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抑或是民生服务体系的精准升级,都需要以改革促提升、以创新强动力。
解放思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敢于突破、善于借力、勇于变通。只有把思维方法打开,才能让政策更精准、资源更高效、发展更有力。
上半年已过,下半程启幕。方向已经明确,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比的是执行、拼的是担当、靠的是落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脚踏实地的行动,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才能真正交出一份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认可的年度成绩单。
奋进正当时。寿光,已经再次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下半程的每一步,都承载着寿光人民的信心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