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特别关注:寿光有“种”

寿光融媒讯(记者 张春萍)互联网是极具智慧的。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寿光种”几个字,排在前几位的是“寿光种业”“寿光种苗”“寿光种博会”。而在前些年,你还只能搜索到“寿光种菜”“寿光大棚”。

从“种菜”到“菜种”,变化的不只是文字的顺序,更是寿光盯准前端,扛起蔬菜种业大旗的智慧和作为。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尝到了设施农业的甜头,也曾吃尽了被洋种子“卡脖子”的苦头:市场上的蔬菜种子一度被进口品种占领,老百姓等着国外的种子下地。计划8月份上市销售,7月下旬种子还没影子……外国种子公司依靠掌握的自主知识产权,坐地起价屡见不鲜。

要把菜篮子牢牢拎在自己手里,就必须掌握种业“芯片”!近年来,寿光市以打造蔬菜产业的“中国芯”为己任,深入实施“蔬菜种子工程攻坚行动”,目前寿光从事蔬菜育种的企业达到16家,其中7家获批省级技术研发中心。截至目前,我市自主研发蔬菜品种达277个,被纳入《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国家级蔬菜种业创新基地建设布局。

一场“种菜”与“菜种”共荣共生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慢慢长大。

创新合作研发

平台引进来企业走出去

一棵好苗子,一个好年景。

7月8日早上不到6时,范燕山夫妻两人就一头扎进了位于古城街道的育种温室。大棚里番茄、辣椒、茄子等种苗郁郁葱葱,这批种苗即将发往浙江地区。夏季昼夜温差小,苗子容易徒长,两人指导工人通过温湿度的调节,让苗子把根扎下去,把基础打实。

这一天,是范燕山夫妻到寿光的17周年纪念日。夫妻两人都是中国农科院的硕士,2008年,两人同时应聘到一家国外种子代理公司,又一同来到了位于寿光的分公司。当时正是洋种子对中国市场“攻城拔寨”势头正猛之时,全球最大的十多家种子公司纷纷在寿光设立分支机构,洋种子占领了寿光80%以上的市场份额。

“蔬菜种子关系到中国农业的命脉,这个市场我们必须争。”为了摆脱对洋种子的依赖,寿光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种子革命”。向国外垄断叫板,强大的科研力量是基础和关键。而一个以农业见长的县级市,又谈何容易?依托蔬菜产业优势,寿光创造性地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所协作”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

规划建设了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研发中心,带动寿光蔬菜种业集团等多家企业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40多家科研院校开展深入合作。其中,寿光蔬菜种业集团建设的分子育种实验室,获批“农业农村部设施蔬菜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建设投用了山东最大的蔬菜种质资源库,收集种质资源2.5万份,成为山东省第一批种质资源保护单位;中国农科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寿光研发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平台先后在寿光落户并实体化运行。

在把创新平台“引进来”的同时,寿光还引导企业“走出去”,先后与荷兰亚细亚、韦斯特兰公司、法国高迪尔公司、日本JA农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为种业研发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

高端研发平台的建设和引入,为种业创新发展提供科技“硬核”支撑,寿光的育种企业犹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开始集中发力自主育种技术,寿光蔬菜种业迎来了“春天”。

范燕山夫妻,成了最早察觉到春江水暖的一批“先知”。2015年,两人从代理公司辞职,成立了格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蔬菜品种筛选、种苗生产、蔬菜育苗技术和设施蔬菜栽培技术培训。近水“平台”先得月,范燕山夫妻加快了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合作的步伐,并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所专家教授的支持,使公司在品种资源及筛选方面具备了很大优势,目前公司年育苗达600万株。

强化政策扶持

培育壮大种子种苗企业

种子研发是一个耐心行业。

一个新品种的培育,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并在全国各地试种3年左右。因为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的种植表现不一致,需要挑选出适宜该品种推广的地区,多茬试种表现优异才能确定,所以从开始选育到真正推广,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

对企业而言,时间成本和研发投入均是一笔难以估量的费用,甚至存在数百万元的资金投进去,却迟迟见不到成果更见不到效益的风险。但寿光的企业却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从卖别人家种子到研发自家种子”的转型之路。

出寿光城往西不远,就是有名的“寿光大西环”。“大西环”之所以有名,不仅因为它是连接南北的主干道,更因为附近聚集了多达百余家的育种企业和种苗基地。

山东永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家成立于2007年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和寿光大多数种子研发企业“掌门人”一样,永盛农业负责人梁增文也是一名“种二代”,他一改父辈卖种子、代理洋种子的历史,走上了自主研发的路,一心要和洋种子“掰掰手腕”。

怀揣着“中国种子”的梦想,梁增文将全部家当投入了进去,短期内却得不到任何回报,最难的时候,员工的工资都成了问题。就在梁增文一筹莫展之时,寿光市政府协调银行成立了“种子银行”,推出“种苗助力贷”产品,为公司发放育繁推一体化贷款2800万元。

土地不会辜负每一个弯腰的人,永盛农业终于等来了破土惊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蔬菜种业信用骨干企业、中国种业AAA级信用企业、中国种子协会理事单位、中国蔬菜协会理事单位、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个个“国”字号荣誉被捧回,一项项科研成果从这里振翅高飞,为中国农民带来了丰收和希望。

以最大的耐心培育耐心行业,在种子研发这场长跑中,寿光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成了企业的“最佳搭档”。2012年以来,寿光市政府连续5次出台蔬菜种业扶持政策,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亿元,培育了蔬菜种业集团、三木种苗、永盛农业等7家种业龙头企业,3家企业获批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3家企业被评为中国蔬菜种业信用骨干企业,4家企业被评为中国种子行业AAA信用企业,蔬菜种业集团入选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永盛农业入选国家育种联合攻关阵型企业。

如今,寿光种苗年繁育能力达18亿株,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种苗繁育基地,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承办品种展会

让国产好种子脱颖而出

一粒种子,蕴含着亿万农民的希望。

又是一年换茬季,7月10日早上,正在育苗基地察看种苗长势的李继国被一阵铃声打断,这是来自山西的一位客户。“今年有什么新品种?”电话一接通,对方便迫不及待地向他要新品种。

李继国是寿光宏伟种业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他的通讯录中,存着不计其数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信息。刚刚这位来电者,正是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金井乡朝辉农场的负责人柴朝辉。2021年,柴朝辉跟随盐湖区果蔬发展中心前往寿光参观种博会,在宏伟种业的展位上,他一眼就看中了“青甜”樱桃番茄新品种。这款番茄是寿光自主选育的新品种,其风味独特、口感香甜且采摘期长,成熟后的果实呈诱人的绿色,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经过3年的观察学习,2024年11月底,柴朝辉从寿光引进了“梦想青甜2号”新品种。今年3月份一上市就大获丰收,每斤十余元的收入为农场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柴朝辉却直说“后悔”。“后悔种晚了,早三年就种这个品种的话,收入更可观。”他表示,7月下旬将结束采摘,现在正着手准备订购新一季种苗,“寿光只要有新品种、好品种,我们农场愿意做第一个尝试者。”

种子是农业的未来,也是农民的根子。自2013年起,每年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开幕之际,寿光同步开启蔬菜种业博览会,将蔬菜新品种和栽培新技术、新设备集中展出。从云南远道而来的参观者仅仅在展位上品尝了一棵生食甘蓝,就决定引入当地园区试种;中科院选育的国内首个功能黄瓜新品种,在博览会上展出一次,便一改“养在深闺无人知”的局面……展会为媒,寿光搭建起了新品种示范推广平台,成为全国展示、应用和推广蔬菜种植新品种的主要阵地之一。

一粒种,一颗“芯”,一产业。截至目前,寿光已连续成功举办20届蔬菜种业博览会,累计参展单位5888家,展示国内外品种5.9万多个,推选出优良品种1161个,成为我国设施蔬菜品种专业化平台品牌,现代种业瞭望世界的重要“窗口”。

胸怀三农大业,恰是菜乡风华。以民族种业自强为己任,寿光将继续致力于“全国蔬菜种业硅谷”建设,加快建设蔬菜新品种的展示推广和交易平台,进一步完善蔬菜种子管理和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国家级蔬菜种业创新基地建设,让更多国产好种子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