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圣城街道:北夏村驻村第一书记“驻”进村民心坎里

寿光融媒讯(记者王秀慧 通讯员王雅晴)炎炎夏日,圣城街道北夏村的生产路上,驻村第一书记张伟穿梭在蔬菜大棚间,对配电箱等设施一一查看,连日高温加上降雨增多,村民用电安全是他最挂心的事。张伟来自寿光一中,自2023年驻村以来,他就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紧扣村民“用水难”“生产忧”等急难愁盼,多方筹措、精准施策,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北夏村是圣城街道的纯农业村之一,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大棚种植。由于棚区电力设施年久失修,配电箱老化破损严重,每逢雨雪天气,频繁出现漏电、跳闸等问题,严重影响大棚种植和作物生长。

村民的心病也是村干部的心病。早在几年前,该村就将电力改造列为了重点民生工程,但由于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改造进展缓慢。“别的事可以缓一缓,老百姓的‘钱袋子’不能等。”张伟得知后,多方联系帮扶资源,最终落实4万元专项改造资金,不仅将全村的配电箱更换一新,还安装了55套漏电保护器和20盏路灯,“现在用电安全了,我们干活也踏实了。”村民们高兴地说。

“这几年,我们村变化非常大,用水、用电、道路、环境和娱乐设施都有很大提升。”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杜文国直伸大拇指。过去村里水表阀门老化,一户维修就得全村停水,张伟与村“两委”成员多方奔走,筹措3万元帮扶款,为全村更换了92套水表和阀门,村民再也不用“囤水”了;村东头一到雨天就积水严重,张伟又想办法加粗了80厘米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直接通到市政管网……走在北夏村,仿佛置身于一幅田园美景画卷之中。

“在张书记的帮忙下,我们村还整修了生产路,运输蔬菜太方便了!”行驶在平整的生产路上,村民连声夸“好”。村民“点赞”的这条生产路位于村子西南角,曾经年久失修,满处是坑、到处是洼,特别是雨雪天气时,村民出行、蔬菜运输极不便利。“要想富,先修路。咱必须从解决群众最急难愁盼的问题抓起。”张伟和村“两委”成员商量对策,决定从有限的村集体资金中“挤出”费用,优先修生产路。很快,一条170米长、5米宽的石子路铺成了。原先村内有一处闲置院落,之前因无道路通行常年废弃,生产路修好后,闲置院落得以出租,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万元,原来的“问题路”“矛盾路”成为了“顺心路”“生财路”。

从道路修缮、环境美化到水电设施完善、生产安全保障,北夏村的每一步蜕变,都精准踏在了村民的心坎上。“心里装着群众,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张伟说。闲下来的张伟喜欢与村民聊天,驻村日志写了厚厚一大本,每一项都紧扣村民需求。如今,他的笔记本上又列出了一系列新计划:加粗140米排水管道、在大棚区安装监控……把“群众所需”放在首位,把“驻村”变为“助村”,张伟用一件件饱含温度的实事,托起了北夏村民“稳稳的幸福”。

初心刻在田垄上,躬身耕耘促振兴。在圣城街道,一位位驻村第一书记脚沾泥土摸实情,提升产业谋发展,办好实事解难题……他们和群众干在一起、想在一起,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在沃野田畴描绘出一幅幅助农兴农的“好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