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高斌 通讯员李栋)今年,寿光市共推荐100家企业申报山东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帮助科技型企业成功备案“鲁科贷”56笔,备案金额高达2.98亿元;近三年,累计为266家企业争取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1614万元,让更多企业享受到真金白银的政策实惠……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如何用金融“活水”,寻市场环境新变,解科技企业“近渴”?寿光市交出了科技金融为科技企业保驾护航的新答卷。
政策红利
精准滴灌“向新力”
在山东力创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的精密车间内,研发团队正围绕新一代轮胎模具的核心技术进行攻关。作为省级研发财政补助政策的“老熟户”,力创模具连续三年获得总计40万元的真金白银支持。公司负责人感慨:“这些补助如同精准的燃料,持续点燃了企业创新的引擎。”与此同时,寿光市科技部门为其协调办理的600万元“鲁科贷”及12万元贴息,更是为研发注入了强劲的金融活水。
力创模具的创新发展,正是寿光市厚植创新沃土、悉心浇灌科技型企业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寿光市深刻把握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战略方向,积极推动《山东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实施办法》落地生根。该政策如同精准灌溉系统,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按比例给予研发投入后补助,最高达500万元,显著提升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底气与信心。
而对山东恒邦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而言,这笔补助的意义尤为特殊。去年刚刚跻身高新技术企业行列的恒邦生物,今年首次获得申报资格。“正是科技局主动上门宣讲,我们才没错过这项好政策。”企业负责人欣喜地表示,“全程网办高效便捷,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更坚定了我们未来持续投入研发的决心。”从“不知晓”到“会申报”,恒邦生物的转变,清晰印证了寿光政策传导链的畅通高效。
服务上门
“量身定制”惠万企
为了让惠企政策“看得见、够得着、用得好”,寿光市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将政策宣讲作为重中之重。今年以来,一场场“科技赋能·精准服务”专项调研在寿光企业与科研机构展开,科技部门工作人员通过面对面解读、手把手指导,大幅提升了科技政策的知晓率和覆盖面。
“得益于科技部门上门指导,我们的资金压力大为减轻,企业得以顺利发展。”华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科技金融赋能的受益企业之一。为了解决企业资金压力大等问题,寿光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详细介绍了相关惠企政策,帮助企业成功获得了“鲁科贷”40%的贴息政策支持,并与交通银行达成信贷协议,获得了500万元的科技金融贷款。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金融的支持。今年以来,寿光市紧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通过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为企业引入财政贴息政策,推出科创贷款等多种模式。21家企业喜获“小升高”省级财政补助;4家企业拿到“创新券”支持;3家企业成功获批省级重大创新工程项目,每家企业获得约8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支持;13个项目入选潍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在寿光,政策红利正转化为企业攀登技术高峰的坚实阶梯,助力企业突破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向高端、高附加值升级。
金融赋能
滋养更多科创“良田”
科技创新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变量,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为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寿光市着力打通“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通道,联合金融机构推广“鲁科贷”“创新积分贷”等专属金融产品,精准滴灌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需求。
山东东信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此感受深刻。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东信新材料成功办理900万元“鲁科贷”。按时还本付息后,企业又惊喜地获得省科学技术厅利息补贴19.8万元。“‘鲁科贷’不仅解了科研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高达40%的贴息更是实打实压降了融资成本,让我们轻装上阵搞创新。”企业财务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以来,寿光市科技型企业成功备案“鲁科贷”56笔,备案金额高达2.98亿元;2家企业获得省级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22.7万元。寿光以“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的双重投入,为企业创新扫除后顾之忧,让企业敢于投入、安心研发、专注突破。下一步,寿光市将持续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优势,引导更多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通过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新模式、新机制,帮助民营企业实现更快、更稳、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