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寿光】种菜从“凭经验”到“靠标准”

寿光融媒讯(记者 王秀慧)近日,记者走进寿光市正宏蔬菜有限公司自动化清洗车间,只见沾满泥土的胡萝卜经过流水线清洗,再经工人按外观、大小筛选后,被装入印有多种语言标识的纸箱,短暂存入恒温库等待外运。这里的每一根胡萝卜都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实现了从种苗选择到水肥管理,从病虫害防治到采收包装,全程可追溯。

近年来,寿光市将农业标准化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抓手,通过完善设施蔬菜标准体系、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进全产业链标准化,构建起“标准引领、品质支撑、品牌赋能”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不仅让“寿光蔬菜”成为高品质代名词,更推动“寿光模式”走向全国。

“过去种菜靠经验,现在靠标准。”胡萝卜生产专业村化龙镇裴家岭村的村民深有体会。通过技术培训和网格化管理,该村实行统一技术规程、物资供应、产品检测、包装标识、品牌销售的管理模式,建立质量追溯制度,保证了产品品质,胡萝卜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村依托中国蔬菜协会胡萝卜专业委员会信息平台,对标示范基地建设标准,以标准化党建引领标准化基地建设,使胡萝卜产品优良率提升35%,亩均节肥20%,产量也大幅增长。

为了让蔬菜生产环节更标准,近年来,寿光市依托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聚焦标准研制与赋能,中心现已发布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8项,推动“寿光标准”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同时发布地方及团体标准100余项,如“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规范、供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技术规范等,为蔬菜外销和品牌建设提供支撑。中心注重实用性,联合合作社、协会等经营主体,有针对性地研制企业标准,赋能品牌建设与品质提升。

紧扣“生产标准化”关键环节,寿光强化标准的宣传、推广与落地。“我们以标准化基地为切入点,制定实施了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标准化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复核办法、标志使用管理办法等,形成了‘培训—指导—认定—服务’的标准化推广模式,在全国开展认证工作。”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南京普朗克东庐山有机农场是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的标准化基地之一,在这里,产品严格按照有机标准进行种植生产,茄果类、小白菜类等有机蔬菜,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蔬菜的营养成分和原始风味,深受市场欢迎。坐落于青岛西海岸的利源生态农场,通过标准化种植,个性化定制,订单式采摘,依托顺丰冷链或自由物流配送,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实现24小时内新鲜到家……目前,寿光已在山东、河北、内蒙古等14个省的32个地级市认定标准化基地72家,构建覆盖全国的基地网络,扩大“寿光模式”“寿光标准”“寿光品牌”影响力。

在稻田镇崔岭西村,“崔西一品”原味一号水果番茄售价远超普通番茄,仍供不应求,这得益于寿光在全国首创的鲜食蔬菜分级认证制度,即将蔬菜感官品质细分为A、AA、AAA三级,实现产品质量分级,让品质可量化、更直观。目前已完成239种番茄、30种黄瓜、10种水果萝卜的消费者喜好度测试。

标准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农业标准化旨在通过标准赋能实现价值跃升。未来,寿光将持续完善标准体系,加大“制标—宣标—用标—护标”推广力度,逐步构建“标准+品种+品质+品牌”的产业矩阵,让“寿光标准”成为全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