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在寿光金光大桥旁,一处繁花似锦的小院常引得路人驻足。夏日里,绣球花开得热情,龟背竹舒展着叶片,角落里的秋千伴着孩童的笑声摇荡……许多人以为这是家花店,其实不然,它是“95后”胡玉静打造的“植艺空间”。
这位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曾在杭州美育界崭露头角的寿光姑娘,带着“自然是最好老师”的理念,把画室变成了孩子与自然对话的艺术乐园。在这里,笔尖与叶脉轻触,颜料与花香交融。日前,记者来到胡玉静的植艺空间,跟着孩子们上了一堂美育课。
别杭州艺苑,造繁花庭院
——让自然美育在寿光发展
胡玉静是1995年生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辣椒老师”。她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从大学起就兼职美术老师,与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毕业后,她进入杭州网易工作。几年间,她跟随公司老板前往上海、深圳等地学习交流,拜访了众多美育界的名师,不断更新和迭代自己的美术理念。
新冠疫情打乱了许多人的生活节奏,也让胡玉静的人生规划迎来转折。“那时,我突然有了在寿光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植艺空间的想法,想把学到的美育理念带回寿光。”说干就干,胡玉静辞去了在杭州月收入过万元的工作,拿出全部积蓄在卡诺岛沿街开启了创业之路。
为了打造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美术空间,胡玉静坚持使用真实植物进行装修和布置。“装修时,我专门找了一位设计师进行空间植物的布置,光是这里的植物就花了20多万元。”胡玉静告诉记者,由于对热带雨林植物的种植方法不太了解,许多种植了不久就枯萎了,她只能重新购置,慢慢摸索,“我相信写生是美术最好的练习方式,而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模特和老师。”
绣球花、龟背竹……胡玉静的植艺空间可谓繁花似锦,宛如一个小型热带雨林。踏入画室一楼,自动喷水的热带雨林缸氤氲出细密水雾,让人仿佛置身仙境,十几株热带雨林植物在光影里投下斑驳的影子,引得小朋友惊叹连连;二楼楼梯间布置着石膏头像,小朋友经过时总会好奇地触摸它们。这个300多平方米的开放式艺术画室,成了孩子们解放天性、独立创作的天地。
以草木为师,以自然为卷
——将自然与美育紧密结合
“只有美的场景才能孕育孩子眼中的美和光,而笔下的美不仅是一种教育观,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胡玉静始终秉持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将自然与艺术教学紧密结合。
在植艺空间,笔尖和自然实现了动人的融合。胡玉静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模式,让孩子们走出封闭的教室,走进自然的怀抱。她会带着孩子们在院子里观察盛开的绣球花,感受花瓣的纹理和色彩的变化;会让孩子们仔细端详热带雨林缸里的植物,了解它们独特的形态。“大自然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孩子们去发现和描绘,在自然中写生,能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美、捕捉美。”
这种独具创意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兴趣,更让他们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孩子们与自然共舞,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世界,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童真和想象力。在这里,艺术不再是枯燥的技巧训练,而是一场与自然的亲密对话。
顺孩童天性,绘个性画卷
——让孩子的笔上充满灵气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胡玉静注重因材施教,她认为,在植艺空间里,每个孩子都是空间的主导者,老师要做的就是呵护他们的艺术天性,引导他们独立创作。
有一次,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在画画时总是显得拘谨,不敢下笔。胡玉静没有催促,而是静静地坐在她身边,陪她一起观察院子里的小昆虫。“你看这只小蚂蚁,它在努力地搬运食物,多可爱,你试着把它画下来吧!”在胡玉静的鼓励下,小女孩慢慢放开了手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画出了小蚂蚁的故事。
对于那些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胡玉静会给他们更大的创作空间,让他们尽情发挥。她会提供各种材料,让孩子们自由组合、创作,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形式。
正是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在植艺空间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乐趣,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记者手记
在花与画间
搭建自然美育课堂
一花一世界,一画一童心。采访胡玉静的过程中,我被她对自然美育的热爱和执着深深打动。这位“95后”姑娘,用自己的积蓄和汗水,在寿光打造了一处如此美好的植艺空间,将自然与艺术融合,将现实与梦想融合,为孩子们开辟了一片艺术新天地。
在植艺空间里,我看到了孩子们脸上纯真的笑容,感受到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好奇。这里的每一株植物、每一幅画作,都传递着胡玉静的教育理念——让美在自然中孕育,让艺术在天性中绽放。
温文尔雅的胡玉静身上有一股坚韧的力量。从杭州回到寿光,她始终秉持那份本真的教育初心。那些被她精心养护的植物,不只是艺术装饰,更是她美育理念的具象,就像养花需要耐心等待花期,教育孩子也应该尊重每个生命的成长节奏。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胡玉静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孩子们的童真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自然与艺术的滋养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