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寿光】孩子有“趣”处 假期有“知”味

寿光融媒讯(记者孙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近日,琅琅的读书声穿透夏日的热浪,在潍坊寿光市古城街道临泽三村一间古色古香的教室内流淌。30多个孩子端坐在书桌前,每人手捧《大学》,目光专注,跟随讲台上的志愿者整齐地诵读着。这是该村暑期公益培训班的日常景象。

近年来,该村“两委”结合实际,大力播撒文化公益的种子。作为远近闻名的西红柿种植专业村,暑假正是大棚农忙的时候。该村党支部书记燕英华深知村民的顾虑:“一到暑假,既要忙棚里的农活,又担心孩子没人看管,安全、学习都悬着心。”于是,开办暑期公益培训班的构想在他的脑海中浮现。随后,他带领村“两委”依托村内功能多元的“孔子学堂”,开设了暑期公益培训班,将其打造为村庄孩子的“第二家园”。培训班办起后,大人没了后顾之忧,孩子假期有了去处,得到家长们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每年的培训班,我们都会邀请寿光市传统文化宣讲团的志愿者来带领孩子们诵读经典,邀请寿光市音乐家协会的老师来教孩子音乐,硬笔书法、乐器弹奏、象棋等课程则由村里的大学生志愿者教授。”燕英华说。

“自从村里有了公益培训班,我们不用担心孩子在家无事可干、沉迷手机,也无需担心孩子去河边玩水有危险,更重要的是,孩子能从培训班学到很多知识。”村民唐娟说,在公益培训班上,志愿者都是提前选好国学经典片段进行领读和释意,并反复阐释阅读的意义和方法。看着自己孩子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一天天提高,她心里非常高兴。

近年来,公益培训班不断发展完善,已经成为假期孩子的温馨港湾。今年,为了改善孩子们的学习、娱乐环境,爱心企业家燕兰堂还向培训班捐赠了一台多媒体教学设备,并捐赠了两套大型儿童游乐设施,以及跷跷板、小木马等多套小型体育器材,让孩子们有了放松娱乐的好去处。燕英华表示,下步,村“两委”将持续聚焦孩子们的多样化需求,继续完善公益培训的配套服务,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服务质量,助力乡村孩子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