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近年来,圣城街道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为主线,紧盯民生福祉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聚焦组织链条弱化、精细治理不足、多元参与不够的现实问题,以党建引领破题、以民生需求为纲、以改革创新赋能,通过整合资源、多元共治、发动群众、优化服务,打造“微阵地”、做细“微服务”、助力“微心愿”,实现传递“大温情”、汇聚“大幸福”、释放“大能量”,以一系列可观可感可及的举措,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党建引领
夯实善治根基
随着仓圣社区外贸家属院最后一户居民家中燃气灶点燃蓝色火焰,该小区“瓶改管”验收通气工作圆满完成。自此,小区的居民彻底告别了“扛瓶上楼、频繁换罐”的时代,正式踏入安全稳定、清洁高效的管道天然气新生活。
外贸家属院是一个老旧居民区,多年来,居民改造天然气的意愿非常强烈。但因小区建设年代久,房屋老旧、拆改复杂、空间狭小等诸多因素,燃气安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确保工作顺利进行,社区党委牵头,协调对接各方资源力量,凝聚工作合力,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社区工作人员通过上门入户、座谈交流、民意调查等方式,围绕管道铺设等问题,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在取得绝大部分住户的同意后,按照相关程序启动燃气管道安装工程。历时两个半月,最终实现了天然气入户。
仓圣社区外贸家属院天然气改造项目获得居民点赞。(资料图)
“小区改造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着千家万户,再难也必须办!”圣城街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凝聚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社区党员、热心人等力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一个个“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华星机械家属院沿街18家商铺顺利实现直属供电,解决了商铺用电难题;朝阳小区顺利完成新旧物业交接工作,保障了居民正常生活;国立食品小区完成供水改造,居民饮水更安全……一次次啃下的“硬骨头”,不仅让群众的“呼声”变成了“掌声”,也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写下了生动注脚。
主动作为
叩开居民心扉
“楼顶漏水、落水管腐蚀、墙体裂缝等问题困扰了我们很多年,我们一直想改造,但是小区业主意见不统一。社区联合小区党支部,‘逐户攻坚’解了大难题。”教师新村业主表示,社区“主动敲门”问需求、解难题,让群众感受到了政府的诚意与温度。
社区工作人员在教师新村了解居民诉求。(资料图)
在圣城街道,越来越多的基层治理实践正转向“敲门问需”。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开发区建筑家属院曾因垃圾成堆,成为“难管小区”,片区总支书记刘美霞与全福元社区书记刘云旭逐户走访,搭建起了“环卫+社区+业主代表”三方平台,聘请热心居民担任清扫员,小区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巨能华府小区高压线路改造导致路面损坏,片区总支书记宋泮华带领文化中心社区迅速介入,联合供电公司、物业公司、施工单位现场勘察并制定解决方案,经过34天的紧张施工,路面修补罩油工程顺利完工……街道社区干部以“铁脚板”精神,主动走进群众家门,倾听需求、解决问题,推动民生服务“精准滴灌”。
开发区建筑家属院垃圾清理。(资料图)
转变的背后,不仅是工作方式的革新,更是一场基层治理的“温度革命”。今年以来,圣城街道通过开展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攻坚行动,加强专职化社区工作者管理,让社区工作者履职尽责能力进一步提升。
多元共治
汇聚治理合力
为了解决辖区孩子放学无去处、临时无人照管等问题,学院社区开设了“四点半学校”。放学归来的孩童,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开始阅读、画画或写作业。坚持党建引领,圣城街道让“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在社区落地、生根,将“热心肠”转化成了服务群众的“真本领”。
做好社区治理,既要向内聚力,还需要向社会借力。圣城街道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形成了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学院社区依托潍坊科技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启动“星光伴学”项目,为放学儿童提供辅导服务,缓解家长压力;向阳社区整合红色合伙人、志愿者资源,推出非遗泥塑、书画课、科普实践等课程,打造儿童“成长乐园”;全福元社区启动“新业曙光・暖新相伴”项目,让更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共享发展成果;向阳、现代嘉苑、站前、兆祥等多个社区,联动公益组织、电商平台开展“叮咚上门·蔬香敬老”行动,为高龄、独居老人配送爱心蔬菜……
“星光伴学”志愿项目解决孩子托管难题。(资料图)
基层治理的核心是凝聚群众力量。针对外卖员、快递员“门难进、楼难找”问题,街道创建“骑手友好社区”,绘制“友好线路图”,外卖员在走街入户的同时也成为社情民意的“收集员”、安全隐患的“排查员”,变为社区工作的“好帮手”;针对城市化进程中邻里关系疏离、服务供给单一等问题,街道创新推行红色物业管理,积极链接红色合伙人,有序推动民生微实事、共驻共建项目落地,创新开展幸福邻里节、“幸福家·益起来”民生服务大集、居民公约、假期公益托管课堂等系列活动,形成了多方联动、协同发力的生动局面;针对群众诉心声、说需求渠道单一等问题,街道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小广场、微信群等载体,搭建起了议事长廊、邻里茶话会等多元化协商平台,退役军人、“五老”人员等积极参与“党员亮身份”活动,成为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提质,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打造示范样板,圣城街道坚持党建领治,通过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多级联动机制,将党组织的根系深深扎入社区治理最末梢。下一步,街道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推动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让群众的获得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记者王秀慧 通讯员张依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