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寿光】以“民声”定民生,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

寿光融媒讯(记者 王秀慧)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来,潍坊寿光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教育、医疗、基层治理、城市更新等领域持续发力,以一件件暖心实事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教育扩优提质:

更好满足“上好学”的期待

“以前担心孩子午休趴桌子,现在午休有床铺。”在鲁清实验学校,家长李丽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2022年,面对入学高峰,寿光新建5所学校,鲁清实验学校便是其中之一。

据该校校长刘明举介绍,他们打造的“无体育,不鲁清”的体教融合模式是亮点之一。该学校与寿光市体育运动学校合并后,通过体育课程“大超市”、项目式学习等举措,将拼搏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

今年暑假伊始,化龙镇用一天时间高效完成了北柴小学及附属幼儿园合并工作,正式形成了“236格局”:丰城、化龙双片区并立,幼小初三学段集中分布,六校两两对应。新格局既保障了就近入学与资源整合,又促进了校际良性竞争,实现了东西片区均衡发展。在建成投用新校的同时,寿光市还立足教育发展新形势,积极改造升级薄弱学校,以“品牌名校+周边弱校”形式,组建了“城区骨干校-镇街中心校-乡村学校”三级一体化办学联盟,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大幅提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

医疗资源下沉:

群众“近”享优质健康服务

“在镇上做CT,结果直接传到大医院专家手里,省时又省钱。”在洛城街道卫生院,患者王大爷对远程会诊服务连连称赞。该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张建兵表示,他们与潍坊市人民医院、上海六院等建立了远程会诊中心,积极打造中医康复、呼吸、外科专病中心,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也是寿光市积极推进医疗资源下沉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引入“互联网+智慧医养”项目,居民通过手机下载APP或智能视讯终端等方式,就能跟医务人员进行实时视频连线,医务人员可为其提供线上诊疗、线上开药、线上医保报销、体征监测、实时回访、上门护理等全方位居家医养服务。

“爷爷奶奶血压高,需要长期吃降压药,我有时会通过相关平台线上购买药物,骑手直接送到家里,既方便又安全。”牟城社区甄先生的话,折射出寿光“强基层”医疗改革的成效。

近年来,寿光市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推动智慧医疗建设,让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基层治理创新:

“警网融合”巧解千家结

“多亏了白警官,邻居养狗产生的噪音问题终于解决了。”百合园小区居民张先生高兴地说。据悉,一楼邻居在院子里养有大型犬,犬吠影响了张先生休息,矛盾因此产生。社区多次调解无果后,这一矛盾案例来到了网格民警白岚的手上。

为避免矛盾升级,白岚了解情况后,与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实地走访,了解具体情况。她向养犬居民讲解“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希望可以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多多体谅对方。最终在她的耐心调解下,过去剑拔弩张的邻里关系得以缓和,一桩因养狗扰民产生的矛盾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白岚是洛城派出所的一名警察,“白岚矛盾调解室”就来自于她的名字。该工作室由3名专职人民调解员、21名社区网格员、85名警务助理、25名律师组成的调解联盟,创新深化“3+N”矛盾联调机制,推出“明情、换位、交心、讲法、说理”十字调解工作法,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98%,矛盾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23%。

在寿光,像“白岚矛盾调解室”这样“警格+网格”融合联动“出击”的成功案例并不鲜见。近年来,寿光市不断创新基层治理工作机制,警格员和社区网格员联动联调形成强大合力,在服务群众、调解纠纷、促进邻里和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城市更新:

方寸之地尽显民生温度

走进寿光市银海路与广场街交汇处的融乐园,欢笑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在色彩鲜艳的滑梯上嬉戏玩耍,大人们在树荫下乘凉聊天,其乐融融。这座占地不大的“口袋”公园,已成为附近居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

近年来,寿光市累计建成“口袋”公园60余处,新增绿地15公顷。这些公园虽小,却处处体现匠心:采用海绵城市技术铺设透水路面,搭配乡土植物;增设健身器材、儿童游乐区,为环卫工设置“爱心驿站”;选址上,优先布局学校、老旧小区周边,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面对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寿光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不断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持续从老旧小区改造、“口袋”公园建设等民生实事入手,让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宜居、越来越美丽。

“群众盼啥,我们干啥。”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接下来,我市将继续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让民生实事成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