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王秀慧 通讯员 张依琼)绿野铺绣,田畴织锦,圣城街道东玉兔埠村都弥湾果品种植家庭农场内,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油蟠桃、蜜桃挂满枝头;无花果、长条桑葚长势喜人;果树绿荫下,鸵鸟带着鸡鸭鹅悠闲踱步……近年来,圣城街道坚持“精准滴灌、群链共兴”理念,推动小而精、专而联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撬动产业兴旺的支点,奏响了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带动乡村振兴的协奏曲。
四季果篮“百味”鲜
“桃”醉八方客,采摘正当时。都弥湾家庭农场熟透的桃子散发出诱人的果香,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采摘。市民孙传玉是农场的常客,她对这里的桃子赞不绝口,“今年农场里还添了‘新朋友’,更有意思了。”她口中的“新朋友”,是一只名叫嘟嘟的鸵鸟,它不仅会跟市民互动,还能表演“摘桃子”的技巧,为采摘游增添了诸多乐趣。
这座名副其实的“百果园”,精心栽种着二十多个品种的果树。从春夏的杏、百香果、猕猴桃,到秋冬的梨、苹果、无花果,再加上四季可采摘的长条桑葚,可谓“三季有花、四季有果”。“一年四季游客不断。”农场负责人袁艳梅介绍,仅桃树一个品类,农场里就种着十多个品种,可满足游客对不同口感、不同采摘期的需求。
循环农业筑“绿”园
顾客的信赖,源自袁艳梅对生态种植的执着坚守。在农场里,鸡鸭鹅可以自由觅食,掉落的残花、树叶和害虫是它们的天然饲料;而动物粪便经过自然发酵,又化作滋养果树的“营养餐”,形成“果树护禽、禽粪肥果”的闭环生态链。
采访中,几位工人正在猕猴桃架下锄草。“果子进入成熟期前的主要工作就是锄草、适量浇水和夏季剪枝。”袁艳梅表示,农场里全覆盖滴灌、喷灌、智能温控等自动化管理,不用农药、不施复合肥,也从来不用除草剂,“除了人工除草,我们还有2000多只鸡鸭鹅‘帮忙’。”
带着乡亲蹚新路
农场不仅为市民提供了采摘游的好去处,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今年60岁的王女士是附近村的村民,每到农场用工时,她都会前来务工。“家里地已经流转出去了,我岁数大外出不便,自打这个家庭农场成立,我就在这儿干。”这份“顾家又增收”的工作让她干劲儿十足。
农场打出了名气,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袁艳梅毫无保留地将管理经验与参观者分享,她表示,做好示范带动,营造一个互惠共赢、良性竞争的环境,也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下一步,农场计划推出“自耕小菜园”服务,让“城里人”也能亲手播种收获。与此同时,还将一步拓展农场的规模、布局等,在采摘游的基础上融合休闲、亲子等多元化服务元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都弥湾家庭农场的蓬勃活力,映射出圣城街道培育新型主体的坚实步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街道精准施策,强化服务供给,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并引导其向研学、服务、加工销售全链条延伸,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机衔接。目前,街道已培育6家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家庭农场,引领13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协同发展,推动60家蔬菜交易市场规范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