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侯增梅 通讯员刘娜)行走在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只见河流清澈见底,水鸟在水面上自由翱翔。身着蓝马甲的护河志愿者正清理着堤岸垃圾,不远处,村级河长正手持巡河APP,认真记录着各项数据。这幅人水和谐的生动图景,正是双王城创新构建“责任明、机制活、参与广”治水体系的缩影。
8月5日清晨,双王城卧铺村的河长刘秀花像往常一样来到塌河边,只见他手持巡河记录簿,仔细察看河水水质、河岸垃圾情况。“当河长可不能马虎,河里的情况每天都得了解清楚,有问题必须第一时间上报解决。”刘秀花一边巡河,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巡河APP。她每周的巡河轨迹、问题处置记录在系统里一目了然。
今年以来,双王城以“双级联动、责任包保”机制为抓手,建立起了严密的河湖管护组织架构。中心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班子成员和村“两委”成员分级担任河长,将每一段河流都纳入监管范围,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为了让河湖管护工作落到实处,双王城实施“月巡查+周必查”动态监管模式。工作人员定期对水质监测、漂浮物清理、岸线保洁等核心指标进行常态化巡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拍照上传至专门的工作平台,相关责任人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前往处理。同时,建立巡护台账、量化考核指标、实施动态排名,这些举措推动了河湖治理从“有名有实”向“有力有效”转变。
在牛头镇村的一处河道,一群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格外显眼。他们手持铁锨、垃圾袋等,沿着河岸认真地清理垃圾。“看到河道焕然一新,我们感到很欣慰。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共同守护家园的碧水清流。”参与巡河的牛头镇村红柳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说道。
在工作中,双王城实施“党政主导+志愿协同”工作机制,整合中心、村干部,党员群众组建护河先锋队。志愿者不仅清理垃圾,还会维护更新河长制公示牌及安全警示标识,向村民普及河湖保护法规知识。通过常态化巡查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的双轨模式,河道两岸垃圾堆积、水面漂浮物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
不仅如此,双王城还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矩阵,线下依托悬挂主题横幅、循环播放“村村响”大喇叭等传统媒介,将护河知识植入群众生活场景。线上运用微信公众号、河长制科普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打造全天候宣教课堂。通过多维宣传,群众对河湖保护的认同感不断深化,生态理念逐渐转化为自觉行动,形成了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我们将在河湖治理的道路上持续发力,推进河湖长制提档升级,打造美丽幸福河湖。”双王城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