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口镇口子村,一个拥有1300多户、4200多口人的大村。近年来,该村立足本土资源优势,整合力量、精准发力,不仅村容村貌大变样,更在精神文明、民生服务等领域实现了华丽转身,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绚丽画卷。如今的口子村,文明新风吹遍每个角落,幸福生活如花儿般在村民脸上绽放。
村容村貌。
村容“焕新颜”
美丽乡村似画卷
乡间步道干净整洁,两旁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清澈见底的池塘里,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弋;一栋栋整齐划一的房屋,展现出新农村的崭新面貌……村民们都说,口子村的喜人变化,得益于村“两委”对民生服务的重视,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卫生环境等方面的改造投入。
路边绽放的鲜花。
“现在村里真是大变样,出门就是柏油路,晚上还有明亮的路灯,跟住在城里没啥区别。”村民李大哥乐呵呵地说,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近年来,口子村“两委”以建设文明村风为重点,依托主题党日活动、村民代表会等,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整治行动:筹集资金整修生产路、排水沟,确保村民出行和排水畅通;统一更换路灯,让夜晚的村庄更加明亮;栽种绿化植被,为村庄增添了勃勃生机。
此外,村里还对两个废弃的蓄水池进行整修,用铁栏杆将水池四周围挡起来,种植了樱花树等绿化植物,既保证了安全,又美化了环境。如今,池内水清鱼肥,池边绿树成荫,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纳凉聊天。
“我们建立了长效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配备了专业的保洁队伍,定期清扫和保洁,确保村庄环境整洁有序。”村党支部书记李春洋介绍,为进一步提升村庄的文化氛围,村里还请人绘制了文化墙,内容涵盖孝老爱亲、邻里和睦、乡村文明等主题,既美化了环境,又传播了正能量;建设乡村文化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音响设备,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好去处。每天傍晚,文化广场上都会聚集许多村民,他们或跳舞健身,或聊天交流,享受着美好的乡村生活。
敬老“成风尚”
文明乡风暖人心
在口子村,文明理念就像温暖的春风,吹进了每个村民的心里。
每年四次的大型饺子宴,是村里老人们最期待的盛事。活动当天,村委大院里热闹非凡,来自本村的近百名志愿者自发前来,忙前忙后,为老人们准备丰盛的饺子宴。全村200多名80岁以上的老人及养老服务中心的近百名老人围坐在一起,看着演出,聊着家常,欢声笑语不断。
“饺子宴不仅让我们吃上了热乎的饺子,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村里的温暖和关怀。”“90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村干部还上门给他们送蛋糕。”说起村里对老人的照顾,村民们连连点赞。
敬老爱老的风尚在口子村蔚然成风,离不开李春洋的积极倡导和身体力行。他不仅带头捐款,还组织起了一支志愿者队伍,为老人们提供各种贴心服务。从日常的陪伴聊天到生病时的照顾护理,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敬老爱老的行列中。
“善行义举四德榜”的设立,更是将这种文明风尚推向了新高度。该榜单围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精心选树村里的模范典型,并在全村进行表扬和宣传。他们或是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或是热心公益、无私奉献,或是诚实守信、勤劳致富,都成为全村人学习的榜样。这一榜单的设立,进一步激发了村民们争当先进的积极性,让整个村庄流动着“文明之水”。
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口子村还积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邀请宣讲团到村里授课,宣传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等传统美德;组织村民观看优秀传统文化影片,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开展“五好家庭”“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激发村民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口子村的文明乡风更加浓厚,村民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公益“聚合力”
民生服务绽新彩
近年来,口子村始终将民生服务视为发展的核心要务,全心全意、用心用情去解决村民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让村民们的幸福指数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闲置资源成为一个重要课题。2022年,在上口镇党委的支持下,村里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将闲置多年的老学校改建为养老服务中心。这一举措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更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养老场所。
为更好地倡导文明风尚,口子村成立了多支志愿者服务队,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针对村里的困难家庭和弱势群体,志愿者们会定期上门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和关爱。村里还积极与外界公益组织合作,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通过联系慈善机构,为村里的贫困学生争取助学金和学习用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与医疗公益团队合作,定期在村里开展义诊活动,为村民提供免费的医疗检查和健康咨询服务,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口子村的文化中心也是民生服务的一大亮点。这里融合了图书阅览室、京剧票友娱乐室、乡村记忆馆等多种功能区域,极大地活跃和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在图书阅览室里,村民们可以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智慧的养分;京剧票友娱乐室则为京剧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悠扬的唱腔时常回荡在村子上空;乡村记忆馆则像是一部生动的史书,记录着村子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历程,让村民们铭记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在文明风尚的浸润下,口子村好人好事不断:退伍军人刘培森为村卫生室捐赠价值7000多元的空调;村民李新江捐款3000元组织饺子宴;村民李顺昌为村活动室购置空调;理发师陈萍、李友华等不定期为村内老年人、残疾人和贫困户免费理发;每次饺子宴,村民都自发争当志愿者……如今的口子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明风尚深入人心,民生服务品质不断提升。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正以蓬勃向上的朝气、和谐美好的风貌,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上演着一出精彩的“变形记”。(记者袁萍 通讯员李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