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改革”刊发寿光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改革试点做法

来源:寿光组工

寿光市探索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寿光市以省级人才改革试点为契机,探索“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县域高质量发展人才路径。目前,人才资源总量达26.5万人,自主引育省级以上重点人才87人,十次获评“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蝉联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具吸引力”城市。

一、创新“三化共联”精准引才机制,构建开放聚才体系。一是“项目化”靶向引才。聚焦“351N”产业体系,采取小团组招引、行业专题对接及“国字号”平台集聚等措施,新自主引育省级以上重点人才数量居全市8县市首位。二是“平台化”全球揽才。创新设立杭州、深圳等覆盖多行业的人才飞地平台,借助海外工作站、桑梓联络站及社会机构搭建多元引才体系,累计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51人,全职引进海外留学人员55人。三是“品牌化”以会聚才。打造“唯才·寿欢迎”品牌,借力菜博会举办植物研究与农业发展论坛等7场“会中会”,集聚专家160余名,达成合作意向12项。依托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等平台举办“中蔬之约”“科创人才沙龙”等17场人才活动,特邀专家超百人,聘任科技顾问12名。

寿光蔬菜产业创新联合体设施蔬菜分子育种实验室引进人才正在进行品种鉴定工作。

二、创新“三链共育”产学融合机制,打造协同育人模式。一是校企共育培强产业人才链。推动富康制药等龙头企业与潍坊科技学院等院校共建产教融合共同体、现代产业学院13家,选聘企业兼职教师50多人,开设18个特色专业课程,年联合育才3000余人次。二是双向挂职激活成果转化链。对接中国农科院等10家高校院所,选聘15名专家任企业科技副总、15名博士任人才服务专家,选派3名干部驻校引才,联合举办博士寿光行、高校直通车等活动40多场次,促成校企合作210项,引进青年人才8700多人。三是产教协同赋能乡村振兴链。开展“贾思勰·新农人行动”,搭建人才技术培训平台,培训乡村振兴人才9700余人次。组建覆盖蔬菜全链的新农人联盟,通过“技术培训+人才输出”体系向雄安新区等地输送农技人才1200人次。

举办济南大学百名博士寿光行为寿光选聘企业科技人才服务专家。

三、创新“三级共建”高能载体机制,建设科创策源高地。一是建设高标准产业创新联合体。打造蔬菜、化工、生物基新材料三大产业创新联合体,以“高校院所主导、行业协会引领、链主企业牵头”等模式,累计联合117家单位共建12个科创平台。二是建强高水平英才云集创新园。整合高新区科创园等7个特色园区资源、政策及产业,以“人才+项目”形式落地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9个人才项目,投资2亿元的锂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项目已投产。三是打造高规格人才集聚核心区。抢抓国家级蔬菜种业创新基地机遇,实施引才聚智行动,联合中国农科院等20多家院所建成25个省级以上农业科创平台,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引进院士4人、专家67人,发布126项行业标准,6项全产业链标准填补国内空白。

寿光高新区科技创新产业园。

四、创新“三端共驱”立体保障机制,营造近悦远来生态。一是健全政策供给端。出台校地校企融合育人等8个专项政策,覆盖人才引进、成长及创业全周期,助推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实施高层次人才“双落户”机制,7名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按程序聘用为潍坊学院、潍坊科技学院正式编制人员。二是完善需求响应端。开发寿光人才码、“桑梓寿光”服务码,提供68项“扫码即享”服务。建成全市首个全流程人才平台,发布187项“免申即享”政策清单,精准匹配3800余名大学生就业。三是夯实资源保障端。依托人才集团推行集中办理、专员跟踪服务,近年来提供服务577人次,配置人才公寓620套,发放无抵押人才贷4500万元,确保人才安心安业。

来源:潍坊改革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