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寿光】“知产”变资产 专利生“红利”

上半年,寿光新授权发明专利161件,总量达2155件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桑宏香 通讯员李东)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接着市场,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纽带与桥梁。今年以来,寿光市坚持把知识产权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有力推动了专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变,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1至6月份,寿光市新授权发明专利161件,总量达2155件。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和专利转化的核心力量。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生产力,可以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近日,记者走进坤隆石油机械,一个不足200平方米的“创新空间”——李洪坤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格外引人注目。这个成立仅3年的工作室,已累计获得105项国家专利,研发成果有效攻克了有杆泵举升中的气体影响、腐蚀、杆断脱等行业共性难题,累计为油田客户创造经济效益超千万元。其中,工作室主导研发的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坤隆智能物联(IOT)采油设备管理系统”和“智能物联(IOT)潜油螺杆泵采油系统”,凭借其创新性技术突破,分别获得国际先进与国内领先水平评价。更难得的是,这些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率达到92%,真正实现了从实验室到油田现场的“无缝对接”。“技术成果的转化,不仅为公司创造效益,更在业界树立了品牌形象。”在国能寿光公司,企业自主研发的“气力加速室和石子煤排放设备”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该专利设备解决了石子煤排放系统堵塞时,气力加速室拆卸工作量大,设备笨重搬运不便,耗时过长等问题,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该专利设备投入使用后,其创新的连接方式省去了大量螺栓拆装环节,底部万向轮设计让原本需多人搬运的70公斤以上设备,现在仅需一人即可轻松、快速移动。

今年以来,为助力企业抢占市场先机,寿光市打出“组合拳”,通过定期组织专业知识产权培训、安排专家一对一指导等措施,推进专利开放许可、数据知识产权存证登记和专利产品备案工作,推动产业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加速转化。目前,创新成果“落地生金”,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获得“金融活水”支持的可靠路径。寿光市通过举办“普惠引领·金融赋能”助企兴商政策及信贷产品推介会,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9项、质押金额3.4亿元,同比增长39.52%,切实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

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的不断加码,也为企业创新发展按下了“加速键”。今年,寿光市在省、潍坊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新增备案企业20家,总数达到379家;4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1项省级专利导航项目顺利通过评审验收;6个项目获评潍坊市专利奖。我市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查办侵权案件9起,受理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2起,平均办案周期缩短65%。

“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商标、专利、地理标志保护,在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海洋化工等优势产业领域,争取实施专利导航项目,力争新授权发明专利数量突破300件。”寿光市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