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去秋来,丰收在望。经历了春耕夏长,寿光高新区、古城街道同样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橘绿橙黄”——
12个在建省市县重点项目进展显著,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天力药业获省“工人先锋号”称号;新烁新材料、巨能特钢入选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恒邦生物、蓝晶玻璃入选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天力药业、巨能特钢成为省级单项冠军企业……
微观即景,皆为宏观经济之缩影。一个个“大块头”“新质态”项目,勾勒出向“高”向“新”的奋进轨迹,也透射着寿光高新区、古城街道高质量发展“稳”的态势持续,“进”的步伐坚定。
集群强链
打造发展高地
玉米不仅是餐桌上的常见食材,也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在寿光高新区、古城街道,一粒玉米引发的转型和创新,涵盖食品、医药、化工、生物能源等多个领域。生物基新材料的未来,在这里展现出无限可能。
9月10日,巨能金玉米公司内,一辆辆满载着玉米的卡车驶入厂区。而在企业的生产车间里,偌大的车间内看不到工人作业,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智能化控制生产线。作为国内玉米淀粉及赖氨酸领域的领军者,公司的玉米淀粉和赖氨酸两大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前列。
而在生物基新材料领域,巨能金玉米公司的突破更具颠覆性——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高光学纯度、低成本无钙盐法D-乳酸绿色生产技术,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乳酸菌种及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不再产生硫酸钙固体废渣,解决了乳酸行业难题,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这不是巨能金玉米公司个例,而是寿光高新区、古城街道生物基新材料整个产业链上企业的共识共为。截至目前,辖区生物基新材料相关企业已有7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辖区企业与中科院等23所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引进高层次人才42名,建成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2个,推动多家企业主持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9项,打造玉米淀粉到维生素C、淀粉到淀粉基热塑复合材料的2条完整产业链及生物基尼龙、生物基糖醇等6条特色产业链,实现了“从一粒玉米到一个生物基材料链”的全产业链发展,形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聚力发展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升级,寿光高新区、古城街道探索产业深度融合的战略眼光、大局意识、开拓精神,让一粒粒玉米不断释放出新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
迭代升级
厚植创新沃土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当下各地谋篇布局的高频词。在寿光高新区、古城街道,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既是加速培育新兴产业的过程,也是对传统产业从有到优的重塑过程。
走进联盟特种装备有限公司,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扑面而来,一条条生产线稳健而高效运转。2024年,企业投资3.1亿元新上特装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项目,作为省级重点项目,除建有世界领先的全智能重装洁净车间外,还配备了寿光唯一的3万瓦超大功率激光切割机、视觉跟踪自动焊接机器人等顶尖生产设备,紧凑性、传热效率等主要指标均达到国际第一梯队。
目前,该项目车间内设备已全部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效率可提高20%,生产周期能缩短30%,切割精度将提高40%,焊接误差率也会较传统工艺降低50%。项目于2024年11月中旬正式投产,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今年上半年,公司订单数量及完成金额创历史新高。
“联盟智能制造”只是寿光高新区、古城街道竞逐新质生产力大潮中激起的浪花。放眼望去,这片热土的生产车间早已经涌动起数字化、智能化的潮声回响——
在天力药业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的高端生物医药项目已正式投产。该项目依托公司现有海藻糖核心生产技术及发酵菌种,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出一条高收率、低能耗的生产工艺路线,成为全国最大的海藻糖生产装置,也是行业内首家从淀粉入料到成品出库实现全过程自动智能控制的生产线。
在巨能特钢有限公司,企业新引入的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从坯料上料、加热、轧制到成品收集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构建了完善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近期成功获评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
在蓝晶玻璃有限公司,企业引进了先进的全自动钢化玻璃生产流水线和可充气加装中空玻璃自动生产线等系列玻璃深加工设备,目前已拥有10项专利技术,成功入选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
在寿光高新区、古城街道,创新,已经被刻进发展基因,融入发展脉络。立足“昨天”的坚实基础,不断拓展“今天”的新赛道,锻造“明天”的新动能……寿光高新区、古城街道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潜力,向世界展示着一个崭新的创新之城、机遇新区。
精准落子
竞速未来产业
近日,位于寿光高新区科技创新产业园的恒邦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万级洁净GMP实验室内,研发人员正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动物细胞变化。不远处,企业新建的多价植物免疫型肥料产业化项目车间正稳步推进。目前,生产线设备已陆续进场,为国庆节前顺利投产奠定了基础。
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从而主导产业发展方向,让恒邦中科生物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近期,公司取得了“一种美洛昔康注射液制备用搅拌分散装置”的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完全替代进口产品,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的生产美洛昔康注射液药品注册上市许可,最快9月底可获批。
“政策‘活水’让企业发展‘如鱼得水’。”恒邦中科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自落地寿光高新区科创园以来,企业得到了大力支持,营业额实现倍速增长。从最初入驻园区时的700多万元增长为2023年的3000多万元,预计今年营收将突破5000万元。随着新车间投用和新制剂上市,2026年企业营收有望突破3亿元。
恒邦中科生物的快速发展壮大,是寿光高新区、古城街道瞄准未来产业,搭建平台、“筑巢引凤”结出的硕果。在“产业升级、形象升级、土地利用率升级”的战略指引下,寿光高新区、古城街道规划建设了科技创新产业园,创新性地推出“工业上楼”模式,为新兴产业开辟了全新的发展空间。目前一期已建成启用,二期厂房车间主体全部完成,将于年底交付使用。
科技创新产业园“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的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更大助力。截至目前,园区已吸引包括恒邦中科生物、深圳索理德、国发高分子等15家企业注册办公,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拥有发明专利46项,吸引高端双创人才50余名。
企业发展壮大的每一步跨越,背后都是营商环境的“再升级”。今年以来,寿光高新区、古城街道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促市场主体倍增为目标,不断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通过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建立健全一项项制度机制,在既有成效的基础上,持续向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目标迈进,让惠企政策可感可知可享,助力企业行稳致远,真正形成“引得来”的比较优势、“落得下”的承载能力、“建得快”的推进机制、“长得大”的发展沃土,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在这里,看见未来;在这里,未来已来。(记者张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