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付惠敏)近日,在蔬菜种业集团的现代化育种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借助先进的基因测序设备,对新培育的蔬菜种苗进行抗病基因筛选。一旁的智能温室中,新研发的黄瓜、番茄种苗在精准调控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与此同时,在山东农业大学与寿光合作搭建的育种实验室内,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培育架上,研究员手持检测仪,对几株番茄幼苗的叶片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旁边的实验台上,整齐摆放着标注“新一代耐逆番茄”的育种样本,记录册上详细标注着株高、叶片数、抗病性等数据。“这组品种是我们和寿光蔬菜种业集团联合攻关的新成果,经过两年的选育,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田间适应性验证,预计明年就能小范围推广,亩产比现有主栽品种提升10%左右。”研究员一边整理数据,一边向记者说道。
这两处忙碌的科研场景,正是寿光市以科创为核、以校地协同为翼,打造创新生态“强磁场”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寿光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在引才育才、平台建设与产学研融合上持续发力,让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在创新生态构建上,寿光通过“平台引才、合作育才”双轮驱动,织密高校院所合作网络。目前,我市已与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20余所高校建立深度合作,今年联合申报省级以上科技人才项目20余项。同时,不断夯实创新基础设施,截至2025年9月,我市已建成新型研发机构12家、重点实验室5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9家,形成了覆盖全产业领域的创新矩阵。
校地协同为寿光科创发展注入了精准动能。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近年来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以“共建平台、共攻难题、共享成果”破解产业痛点。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承接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多个,育成蔬菜新品种41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500万亩;与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平台,围绕蔬菜育种、种植技术优化等领域持续攻关,推动多项技术成果落地田间,助力农户提质增收。
如今,寿光已构建起“高校专家团队+本地创新平台+企业转化基地”的全链条创新体系,让创新要素在这里高效流动、科技成果在这里加速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