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寿光弥水百灵教师合唱团斩获省赛二等奖:以歌为炬绽芳华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日前,2025年“百团汇演”暨山东省群众合唱大赛成果集中展示活动在枣庄市圆满落幕。这场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枣庄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盛会,不仅是对全省群众合唱艺术的一次集中检阅,更是致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合唱联欢。据悉,在全省53支优秀参赛队伍的激烈角逐中,由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选送,寿光市精心打造的弥水百灵教师合唱团脱颖而出,最终斩获全省二等奖。这支由50名来自寿光小初高三个学段、涵盖40个单位的音乐教师组成的队伍,用扎实的唱功、饱满的情感和顽强的毅力,在省级舞台上展现了寿光教育工作者的艺术风采与精神风貌,也为寿光群众文化事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初心凝聚:

50位教师“从零起步” 构筑合唱大家庭

寿光弥水百灵教师合唱团的50名成员,是从我市中小学、高中校园里筛选出的音乐教育骨干,大部分来自乡村学校。“组建初期,大家的音乐基础参差不齐,最大的挑战就是‘从零起步’,让一群习惯了‘单打独斗’的音乐教师,快速融入‘和声共鸣’的集体。”合唱团成员、纪台中心小学音乐教师赵颖回忆。

集体合影

为了突破这一难题,合唱团从筹备阶段便制定了周密计划。从参赛曲目的反复筛选、声部的科学划分,到每日训练任务的细化,每一步都围绕“逐步提升”的目标推进。团队里既有深耕音乐教育三十载、培养出众多优秀学子的资深教师,也有刚入职不久、充满创新活力的教坛新秀。不同教龄、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们,因对音乐的共同热爱走到一起,在排练中相互学习、彼此启发、共同进步。

“在这里,我们不仅是同事,更是一家人。”一位年轻教师说。排练间隙,老师们会分享教学中的趣事,也会交流合唱技巧的心得;遇到瓶颈时,大家互相鼓励、共同寻找突破方法。有人因高强度训练嗓子沙哑,同事会主动分享护嗓小窍门;有人对某个声部的旋律把握不准,经验丰富的老师会耐心指导。这份温暖的凝聚力,让这支合唱团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成为一个既有专业追求,又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

匠心打磨:

专业引领+刻苦训练 攻克高难度曲目

合唱团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全体成员的刻苦付出。寿光市教体局教育科学研究中心音乐教研员翟晓庆担任合唱团的指导教师和指挥,她的专业素养为团队的成长注入了强大动力。她不仅拥有丰富的音乐教学经验,还曾斩获多项省级大奖,先后五次获得潍坊市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高中组第一名、潍坊市优质课第一名,获得过山东省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钢琴、声乐等六项全能高中组第一名,是潍坊市学科育人能手。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合唱团的训练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

寿光弥水百灵教师合唱团

据介绍,本次参赛的曲目《子夜》是一首无伴奏八声部混声合唱,艺术性强、演唱难度高,对声部配合、音色控制和情感表达都有着极高要求。为了完美演绎这首作品,翟晓庆从发声技巧、声部融合、作品解读到情感表达等方面,为老师们进行了细致指导。“无伴奏合唱就像‘裸唱’,每一个细节的瑕疵都会被放大,必须做到精益求精。”她说。在训练过程中,“刻苦”是老师们的共同标签。一站一整天是排练的日常,不少老师累到感冒发烧、喉咙肿痛,依然坚持到场。有的老师边咳嗽边练习气息控制,声音沙哑了就含着润喉糖继续;有的老师利用排练间隙仅有的十几分钟休息时间,对着钢琴反复哼唱难以把握的乐句;还有的老师自发组建“互助小组”,基础较好的老师主动帮助基础薄弱的同事纠正发音、调整节奏。“再练一遍”“这一遍比上一遍好多了”“今天的和声终于有了想要的感觉”……这些相互鼓励的话语成为排练厅里的另一组“音符”,见证着老师们的每一次进步。

荣誉见证:

屡获佳绩载誉前行 赋能教育与文化

此次斩获山东省群众合唱大赛二等奖,并非寿光弥水百灵教师合唱团首次获得赛事荣誉。在此之前,这支队伍已在多个重要赛事中崭露头角:参加山东省职工合唱比赛、山东省第七届中小学教师合唱展演均获佳绩,潍坊市教育局专门发来贺信予以表扬;2025年6月,在寿光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合唱决赛中,他们凭借出色的表现夺得第一名。

寿光弥水百灵教师合唱团排练日常

系列荣誉的背后,体现了合唱团高超的艺术水平,彰显了寿光市在群众文化培育和文艺团队建设方面的扎实成效。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搭建各类平台,鼓励基层文艺团体成长。弥水百灵教师合唱团的发展,正是寿光推动群众文化繁荣的一个缩影。通过支持教师合唱团建设,我市不仅提升了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更让这些教师将合唱团中收获的艺术经验融入日常教学,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坚持训练,不断提升合唱水平,争取在更多、更大的舞台上展现寿光教师的风采。”翟晓庆表示,对于合唱团的老师们而言,合唱早已不是一项任务,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他们在三尺讲台与合唱舞台之间,用歌曲传递对音乐的热爱、对教育的坚守,为寿光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