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寿光】“镇”兴路上·新观察|孙家集街道:聚木成“林” 点木成“金”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桑宏香 通讯员 刘明霞)在泓森智能家居的数字化车间里,机械臂精准抓取板材完成切割,工作人员用手机现场拍摄组装好的家具样品,实时发送给客户;几公里外,欧博林的新品展厅里,设计师正与客户视频沟通定制家居细节;宜家木业的仓储区,工作人员将打包完毕的成品家具装入货车……这是如今孙家集街道木制品产业的日常场景。

近年来,孙家集街道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引进新项目、扩大生产规模等方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木制品产业集群。目前,这里已汇聚泓森、欧博林、宜家木业等7家木制品企业,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产品覆盖办公、生活、定制、智能四大家居品类,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

从有到优

产业队伍持续壮大

走进孙家集街道宜家木业的车间,原木清香与树脂胶水的气味淡淡交融。在组装区域,只见工人们手法娴熟,将打磨好的各个部件迅速拼接,桌腿、柜门、框架转眼成型,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旁的打磨工位上,工人手持砂光机在木料表面反复移动,原本棱角分明的木材在他们手中变得无比圆润……目光所及,皆是井然有序的繁忙景象。

智能化生产车间,让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作为该街道较早落户的木制品企业,宜家木业专注于板式家具的研发与生产,主要产品包括整体橱柜、衣柜,以及实木、板式、钢木家具等。凭借优质的材质与工艺,公司成为多家家具制造企业与装修项目的首选供应商,产品远销欧美、南美、东南亚及澳洲等地。近年来,随着街道加大对木制品企业的培育力度,宜家木业实现了快速健康成长,成为该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产业发展,企业是核心载体。孙家集街道坚持“抓大带小、培优扶强”的思路,不断夯实企业梯队。一方面,聚焦龙头企业引领,支持泓森智能家居、欧博林家居等骨干企业扩容提质——泓森投建数字化车间,引进智能切割、自动封边等成套设备,生产效率提升40%以上;欧博林扩建新品展厅,整合设计、定制与体验功能,年定制订单量与行业口碑显著提升。另一方面,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通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建立配套协作关系,形成了“龙头带配套、配套促龙头”的良性发展格局。

瞄准目标、突出特色。孙家集街道持续吸引木制品加工企业落户,企业技术不断升级,产品品类与规格持续丰富,推动整个产业朝着规模化方向稳步迈进。目前,该街道已构建起覆盖办公家具、生活家居、定制软装和智能家具的产品体系。

政策护航

企业轻装上阵谋发展

在泓森智能家居,智能化的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在各道工序上有条不紊忙碌着。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专业板式家具现代化制造商,该企业是孙家集街道木制品产业的一支“新秀”。

“通过多方考察,我们认为孙家集街道的各项政策非常契合企业定位,最终决定将企业落户在这里。”企业负责人郭建之表示,该地块原本处于闲置状态,在街道工作人员的积极推动下,企业于2024年5月入驻,8月中旬设备进场,9月正式生产,真正做到了当年启动、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泓森智能家居智能化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认真整理产品。

这样的“加速度”,得益于该街道在项目招引过程中的“两张清单”助力。今年以来,孙家集街道启动工业园区划设,积极筛选优质地块、厂房信息,连片整治闲置低效用地,同步推进产业园区格局重塑、闲置厂房布局优化,建立起“优质地块清单”;广泛搜集创业投资、企业增资扩产、上下游关联项目需求,建立起“意向客户清单”。“两张清单”在地块闲置、厂房荒废与用地紧张、项目落地难之间架起桥梁,将资源“闲置存量”转化为发展“优质增量”,有力推动了项目落地和投产。

产业的壮大,离不开优质营商环境的托举。针对木制品产业发展,该街道精准施策,在空间保障上,通过盘活闲置厂房、整合低效用地,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链协同并进;在政策服务方面,积极开展“政策上门”行动,详细解读税收减免、人才补贴、科技创新等最新政策,“一对一”精准指导企业申报,因地制宜推动政策红利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确保各项惠企措施落到实处。

此外,孙家集街道还建立了“一企一联络员”制度,全程帮办项目审批、政策申报等事项,目前已为企业解决生产用工、物流运输等问题48件,让企业轻装上阵谋发展。

数字赋能

产业能级“步步高”

数字化浪潮下,木制品行业正经历深刻的转型升级变革。孙家集街道主动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以数字化赋能为抓手,推动辖区木制品产业向“智”而行,通过技术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在此引领下,越来越多木制品企业引入智能化设备,强化品质管控,在转型浪潮中脱颖而出。

欧博林家居作为该街道木制品产业转型的代表企业之一,专注全屋定制领域多年。近年来,该企业以“定制服务”为核心破局,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和周到的服务体系,在业内积累了良好口碑。

欧博林定制家具生产现场,工作人员仔细打磨产品。

当前,企业产品展厅正紧锣密鼓重装上新,计划引入的实木木皮油漆生产线也在加紧施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唯有持续升级产品、打通高端市场,企业才能实现长足发展。”公司总经理韩国营表示,企业从单一产品到全屋定制,从手绘设计到运用3D建模技术打造“线上预览、实时修改”定制服务体系,在数字化赋能下,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同时,他们通过各大网络平台展示生产全流程,有效缩短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差,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从“线下接单”到“云端交易”,从“传统制造”到“智能生产”,数字化已成为街道木制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密码”。下一步,孙家集街道将持续优化产业生态,聚焦设计研发、品牌建设、绿色制造等核心环节,通过优化产业配套,完善产业链条等举措,助力木制品产业枝繁叶茂,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活力。

记者手记

传统产业也能长出“新翅膀”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道必答题。从传统作坊到智能工厂,从单一企业到产业集群,在孙家集街道,这场以“智造升级”为名的变革,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更重塑了产业生态。

产业升级不是淘汰传统产业,而是为其赋能添智;不是企业单打独斗,而是产业协同作战。这种“聚势”思维,打破了传统产业“各自为战”的局限,形成了“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

政策扶持,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方面,街道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通过盘活闲置土地,为企业发展提供空间,给予技术扶持,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引进新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向高附加值领域进军。

孙家集街道木制品产业的转型之路,证明了传统产业并非“夕阳产业”。只要勇于创新,以智能化为驱动,以全产业链为支撑,再加上政策的保驾护航,传统产业也能长出“新翅膀”,释放出持久的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