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寿光】922个农家“充电站”撑起“精神粮仓”

寿光融媒讯(记者 付惠敏)在洛城街道屯西村,晚饭过后,书屋的灯亮了起来。几个孩子端坐在桌边,摊开字帖,跟着书法老师练字。角落里,几位老人戴着老花镜在翻看养生书。村民李凤莲笑着说:“现在想看啥书,提了意见,很快就能到位。”

从“有书屋”到“用好书屋”,这是潍坊寿光922家农家书屋的变化。

分级分类  书屋不再“一刀切”

过去,一些农家书屋面临“有人管没人用、有人用没书看”的尴尬。寿光干脆来了一次“大体检”——通过问卷、访谈摸清底数,建起数据库。

结果显示:我市书屋共922家,其中一级14个、二级93个、三级578个、四级187个,四级以下还有50个。寿光没有搞“平均主义”:藏书不足1500册、设施陈旧的,要么撤牌保留功能,要么并入中心村;管理不善的15个书屋,交给退休教师、景区来运转;基础较好的8个书屋,则被重点改造,打造特色亮点。

这样一来,书屋不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房子”,而是根据村子不同的情况“量身定做”。

点单服务  书屋更合心意

在大棚种植村,蔬菜种植、网络销售的书是“必备”;工业重镇的书屋,则多了工业升级、安全环保方面的书。

寿光把配书做成了“点单式”,谁需要什么就配什么。如今,已有300多个书屋划分出不同的阅读区,配上无线网络和蓝牙耳机,年轻人、孩子、老人都能找到合适的角落。

不仅如此,寿光还织了一张更大的阅读网:市图书馆当“总馆”,14个镇街有“分馆”,大家可以“通借通还”;建起了60多个“三圣书房”“司法书吧”等新阵地,形成“15分钟阅读圈”;在150所中小学里,还冒出来1300多个“阅读书苑”“读书驿站”,校园读书氛围越来越浓。

书屋“活”了  乡村更有文化味

走进寿光,不难发现书屋的火热。孩子们参加“书润童心”活动,老人们在“书香为伴”里结伴阅读,读书朗诵大赛、名师讲堂、书香文化节,让人感到“读书成了一件时髦事”。

更有趣的是,寿光还推行了“阅享超市”:读者凭借“阅读积分”能兑换生活物资,读书和生活连接得更紧密了。我市还有300多名“阅读推广志愿者”,一年举行120多场活动,让书屋里的人气越来越旺。

夜幕降临,寿光的书屋里灯光明亮。有人翻书,有人练字,有人埋头写作业。922个农家书屋,成了群众身边的“精神粮仓”和乡村振兴的“文化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