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寿光】我为民企办实事 | 寿光招商引资的创新实践

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桑宏香)今年以来,潍坊寿光市面对招商引资新形势、新变局,积极推动从传统“项目招引思维”向“项目落地思维”转变,聚焦项目签约后的“后半篇文章”,以园区建设与企业需求为导向,创新推出“前置服务、精准匹配、靶向攻坚”三项举措,实现“一次招商、三家破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位于文家街道的寿光市圣景装备制造园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厂房。因工业地产行业波动、建设资金等因素,该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受到了影响。文家街道迅速开展综合性研判,从资金、招商、共建等方面制定了3套解决方案。工作人员在走访中,获悉山东圣普特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潍坊华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受租赁车间场地限制,无法满足订单翻倍甚至持续暴涨的发展需求,亟需距离市区近、交通便利、配套齐全的场地扩大发展规模。

一方有车间租赁需求,一方有空置场地,两家企业的发展需求与圣景装备制造园的招商定位高度匹配。招商小组先后20余次登门拜访,最终促成了三家公司签约,合作方式也从“定制厂房建设”改为“土地出售自建”模式,工作专班连续服务时长60余天,解决土地、手续等方面的问题16项,用一次招商实现了三家企业的突破。这不仅帮助制造园区突破资金困局,更实现了“50%、70%、100%”三大突破:园区综合办公楼50%空间预租完毕、招商进度完成70%、项目总建设周期缩短两年。同时,圣普特公司摆脱租赁制约,华源公司满足扩产需求,真正实现了“一招落子、三方共赢”,成为寿光招商的又一次新实践。

招商引资,是经济稳进提质、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引擎。今年以来,寿光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高质量招商引资提升攻坚年”活动为抓手,打破传统的“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招商模式,从“招商引资”迈向“选资育链”,通过发挥“资本”作用,将传统资源基础转化为新兴产业发展动力。

走进位于高新区科技创新产业园的山东恒邦兴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投资2亿元的多价植物免疫性肥料产业化项目正在加速推进。该公司主要从事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农药减量替代产品研发和生产,与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技术最全的植物免疫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针对企业厂房定制等需求,寿光开启了“一站式”帮扶模式,安排专人全程跟进项目审批流程,提供精准指引,最终助力企业成功落地高新区科技创新产业园。

从“规划图”到“施工图”,从“项目单”到“成绩单”……今年以来,寿光市持续推进“招大引强”“招优引新”,围绕高校院所、“链主”企业和行业协会协同发力,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头部企业,重点攻坚现代农业、高端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同时,我市建立了“项目信息库-统筹流转-跟踪推进”全链条机制,逐个项目配备专属“服务管家”,从前期对接、手续办理到落地建设,全程跟踪、一抓到底,储备优质项目65个。围绕“增量、提质、集群”,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推进优势资源向主导产业大项目、好项目集聚,积极为智能网联、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新经济、新模式拓展新场景。目前,共引进本地企业产业链配套项目30个,其中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达50%,立项投资5亿元以上大项目22个。

“双招双引”是一项长期走在路上的工作。下一步,寿光市将紧扣产业促增量,积极对接谋划项目,链接资源招引项目,紧盯节点推进项目,通过精准施策、优化服务、搭建平台等举措,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寿光,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