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寿光】记者观察:蔬菜入镜赋新能

寿光融媒讯(记者 付惠敏)“这是从潍坊寿光大棚里刚摘的黄瓜,采用有机肥养护、滴灌浇水,口感十分脆甜。”9月29日上午,在寿光市软件园的培训室里,种植户刘建国举着手机进行直播,屏幕上“寿光蔬菜我信得过”的评论不断弹出,他手指快速滑动回复,脸上满是兴奋——这是他接触蔬菜直播的第七天,从对着镜头紧张忘词,到能流畅介绍菜品,逐渐蜕变成“新农人”。

刘建国的转变,得益于寿光市举办的农村电商培训助力。他种菜已经有10年的时间,过去主要依靠批发商上门收菜,价格没有主动权。“看着年轻人在网上卖货销量很高,我也想试试,但是不知道怎么拍视频,怎么介绍产品。”刘建国表示,前期他报名参加了电商培训,学会了镜头运用、话术设计,摸清了怎么用“寿光原产地”标签拉近距离。他试播了几天时间,就接到了不少订单,虽然销售量不大,但都是直接卖给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

如今在寿光,像刘建国这样主动拿起手机做直播的农户以及电商从业者不在少数。走进寿光的田间大棚,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农户们在采摘间隙架起手机,对着镜头展示挂满枝头的彩椒、刚出土的萝卜,从蔬菜的种植环境讲到施肥细节,偶尔还会邀请网友“云逛大棚”;电商从业者则带着专业设备深入产地,帮农户打造专属账号,把分散的货源整合起来,通过直播把产品销往全国。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寿光“数字赋能农业”的持续推进。我市通过常态化电商培训搭建起学习平台,越来越多农户、电商从业者真正把“直播卖菜”当成了新出路——从“会种菜”到“会卖菜”,从“等客来”到“找客去”,手机成了他们的“新农具”,直播间成了“新菜场”。有的农户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大棚主播”,粉丝跟着买菜;有的电商从业者聚焦“产地直供”,把“寿光蔬菜”品牌越做越响,让更多优质菜品通过屏幕走向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

“蔬菜直播已不是新鲜事,成了农户、电商从业者增收的‘新引擎’。”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从田间到镜头,他们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的场景,讲好“寿光蔬菜”故事,不仅让日子更有奔头,也让“中国蔬菜之乡”的金字招牌在数字化浪潮中愈发响亮,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