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惠敏
进入10月份以来,潍坊寿光阴雨频繁,秋收秋种进入了最吃紧的时刻。面对接连的降水,寿光上下闻令而动、压实责任、细化举措,履带式联合收割机趁着雨歇间隙穿行田野,烘干机昼夜不停运转,农技人员和农民们脚上沾满泥土,只为每一粒粮食都能安全入仓。
雨水不停,抢收不停。各镇街组织应急抢收服务队,调度履带式收割机、拖拉机,科学安排作业顺序,优先抢收成熟、易受损地块。我市派出8个技术服务组,分片包靠,现场“把脉开方”。1.2万余台农机设备检修完毕,三支农机应急抢修队全天待命。
与此同时,科学指导贯穿整个“三秋”过程。针对不同墒情和作物类型,农技人员指导农户选择合适机械,科学收割、分批晾晒;成熟玉米和蔬菜薄摊通风、及时覆盖防雨布或送入烘干机,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可以说,每一次技术指导,都是经验与责任的双重加持。
公共服务也在持续跟进。各镇街开放文化广场、村委大院、非主干道,为农户提供晾晒空间;烘干机昼夜运转,湿粮不积压。寿光农业农村局印发多项技术指导意见,建立“三秋”生产日调度制度,每日掌握收种进度,问题随报随办。农资市场监管加强,确保“放心种、安心药”质优价稳。政策性农业保险也成为农户的坚实靠山——玉米投保率达到90%,保险查勘、理赔同步跟进,最大限度减轻灾情带来的影响。
今年的“三秋”工作,是对寿光组织力与应变力的一次集中检验。从政府调度到群众参与,从政策托底到技术指导,每一个环节都在高效运转。农时紧、任务重,但寿光人以一贯的踏实与韧劲,把“抢”字写在行动里,把“稳”字落在田野上。
风雨再多,也阻挡不了丰收的脚步。机器的轰鸣声、农人的脚步声、指挥调度的电话声,共同构成了寿光秋天最动听的交响。
不久,阳光再现,这片土地上闪耀的,仍是金灿灿的希望与信心。